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史密簋》铭文中的齐师、族徒、遂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方述鑫 参加讨论

1986年出土于陕西省安康县的《史密簋》,其铭文记载了西周王朝与东夷、南夷的战争。迄今,已有好几位同志撰文考释探讨本铭内容〔1〕。对本铭中的“齐师、族徒、遂人”, 我们认为还应进一步加以研究,因为这里涉及到对西周时代乡遂制度与兵制之关系的重新认识,意义重大,所以下面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为便于读者研究,先将铭文隶定如次:
    惟十又二月,王令师俗、史密曰:“东征”。会南夷卢、虎会杞夷、舟(州)夷,雚(讙)不悊,广伐东国,齐师、族土(徒)、遂人乃执鄙宽亚(恶)。师俗率齐师、遂人左〔周〕伐长必;史密右率族人、厘(莱)伯、僰(偪)、夷周伐长必,获百人,对扬天子休,用作朕文考乙伯尊簋,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铭文中的师俗,当如大家所说即《永盂》和《师晨鼎》中的师俗、师俗父,《五祀卫鼎》和《庚季鼎》里的伯俗父,其时代应属西周共王、懿王、孝王时期。在诸家的考释中,李学勤先生的看法最为精辟,本文就在李说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说明。
    一、对“齐师、族徒、遂人乃执鄙宽恶”的理解
    铭文中的“齐师、族徒、遂人”,无疑是师俗、史密所率领的军队和军事人员。“执”,《诗经·大雅·常武》:“铺敦淮濆,仍执丑虏”。“铺敦”与“仍执”互文,可见“执”有击打俘获的意思。“鄙”指边远、边野之地。《国语·吴语》越大夫种说:“夫吴之边鄙远者,罢而未至。”《左传》襄公四年魏绛论和戎说:“边鄙不耸,民狎其野。”《说文》鄙字下段注:“《春秋》经传鄙字多训为边者,盖周礼都鄙距国五百里,在王畿之边,故鄙可释为边。”朱骏声注:“《东京赋》‘旁震八鄙’注:‘四方与四角也。’”“宽恶”即大恶,犹《尚书·康诰》中所谓“元恶大憝”,元恶大憝,同义词叠用,指罪大恶极者。《说文》:“宽,屋宽大也。”《玉篇》:“宽,大也。”“齐师、族徒、遂人乃执鄙宽恶”即齐师、族徒、遂人乃击打俘获“广伐东国”的南夷中的卢、虎与东夷中的杞、舟(州)这些对周王朝而言实为边野地区的罪大恶极者。“执鄙宽恶”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所谓“纠逖(剔)王慝(恶)”,意义相近。
    二、对“齐师”与相关问题的理解
    “齐师”乃齐国的军队,为乡里所出,实际上就是齐国的姜姓统治族人(即所谓国人)所居地的军事组织。该词又见于《师寰簋》。
    西周时期的“齐师”情况,因文献阙如,无法考证。但我们可从春秋初年管仲治齐推知西周中后期的齐师状况。《国语·齐语》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韦注:“此士,军士也。十五乡合三万人,是为三军”),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韦注:“国子、高子,皆齐上卿,各帅五乡,为左右军也。”)……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兵车),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韦注:“五乡,每一军为五乡也。乡帅,卿也。万人为军,齐制也,周则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横)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这就是管子治齐“参(三)其国”的军事编制。《管子·小匡篇》亦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参国故为三军。”如按《齐语》所说,管子是把“士乡十五”分为三个五乡,出兵三万人,编为三军,由齐君及国、高二卿各帅一军。如按《小匡篇》所说,则齐君还兼帅六个商工之乡。“盖‘士’为主力军,‘农’(庶人)为辅助军,‘工’、‘商’、奴隶或亦从军役也。”〔2〕显然, 齐国的军事制度和行政制度是合二为一的,即《齐语》所说“作内政而寄军令”。
    在西周时代,周王畿分为“六乡”,“六乡”出兵六军,共七万五千人。齐国的“三乡”即所谓“士乡十五”(亦即“参其国”)出兵三军,与周王室“六乡”出兵六军,实质上是相同的。这在《周礼》中有明确记载。《周礼·地官·叙官》乡老下郑注:“王置六乡……六乡地在远郊(国野交界处)之内……郑司农云:‘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贾疏:“司马法‘王城百里为远郊。’”孙诒让案:“乡必在城郭外四郊以内。《书·费誓》云:‘鲁人三郊三遂’,三郊即诸侯三乡,言郊以包乡。”这里对周王畿六乡的设置情况已说得很清楚。
    《周礼·地官·小司徒》称:“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辆),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贾疏:“小司徒佐大司徒以掌六乡,六军之士出自六乡。”按周王室是六乡六遂,大国(公国)是三乡三遂,次国(侯国、伯国)是二乡二遂,小国(子国、男国)是一乡一遂,而正卒都出于乡,乡出一军,所以周王室是六军,大国是三军,次国是二军,小国是一军。《周礼·夏官·司马》即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周礼·地官·泉府》载:“国人、郊人从其有司”,贾疏:“国人者……即六乡之民也。”可见齐国的“国人”即相当于周王畿“六乡”之民。齐国的“三乡”即所谓“士乡十五”,就相当于周王畿的“六乡”,齐国的三军,则相当于周王室的六军。
    《周礼·地官·大司徒》又称:“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賙;五州为乡,使之相宾。”杨宽先生认为:“从‘六乡’的乡党组织,分为比、闾、族、党、州、乡六级来看,可知‘六乡’居民还多采取聚族而居的方式,保持有氏族组织的残余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仍以血统关系作为维系的纽带。”〔3 〕这种把周王室的军事制度、行政制度与氏族组织的残余形式结合起来的看法,是非常正确的。其实齐国把士乡分为轨、里、连、乡四级,再在乡上设帅的五级军政制度,也应具有这种性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