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治辽宋金史杂谈(下)(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大学学报》 参加讨论

    

陈寅恪先生是上世纪前半叶无可争议的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当然是史学界中唯一兼写文学作品的大才子。但他相当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政治,就博览群书而论,自然与陈寅恪先生有相当的差距。郭沫若先生治史主要是先秦史,依他的才气和根基,对秦以後的各代史也有所涉猎。有的逢迎权势之作,写得相当糟糕。虽然竭尽了奴颜婢膝之能事,却照样被权势侮弄于股掌之中,这是他令人惋叹的悲剧。依我之见,就不必戴什么史学大师的头衔。我的老师张政烺先生是陈寅恪先生的下一代,他自年轻时,人称小王国维。且不说我们对他学问的衷心敬慕,即使是一些与他同时的优秀学者,也承认他的学问在自己之上。如与陈寅恪先生相比较,就博览群书而论,治史不分断代而言,只怕是难分轩轾。但张政烺先生没有外语能力,而就考古、古文字学等而论,又胜过陈寅恪先生。不能说张政烺先生开创方向性的正确的学术新路,所以也不必尊他为史学大师。我对有的同行说,我们衷心敬慕张政烺师,但评论他的学问,不应说过头话,这其实不是尊敬老师,那位先生表示同意。当然,张政烺先生没能将自己的大部分学问付梓,这不仅是他的最大损失和遗憾,也是史界的重大损失和遗憾。任何高明的学问家,总有自己的弱项和缺点,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总会不断开发其未能深入或涉足的课题。本着尊师重道的传统和精神,对前辈优秀学者应当非常尊敬,但也不宜偶像化和神化。
    当今的学术腐败可谓五光十色,如趋炎附势风、拼抢名位风、空头主编风、剽窃风、浮躁风、吹牛风等,不一而足,愈演愈烈。有位编辑问我,怎么愈反学术腐败,学术腐败反而愈加厉害。我说,根源是在等级授职制。马克思主义批判等级授职制,力主直接选举制,但我们一些自命为是马克思的徒子徒孙者,却是坚决捍卫等级授职制,坚决反对直接选举制,其实还是阶级利益在作怪。特别是近二十年间,教科文机构衙门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如今甚至有人感叹中小学校长也有官僚化的倾向。欲从根本上遏制教科文机构领导的官僚化、学阀化、奴才化、市侩化、骗子化等倾向,从根本上扼制教科文机构的人事腐败和学术腐败,说来也简单,无非是两条。一是各单位用直接选举制取代等级授职制,建立各单位负责人的任期制,各单位人员对负责人的监督制、弹劾制和罢免制。二是大力精简不通业务的行政人员和机构,裁削其权力。这又涉及到等级授职制下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必然反对。但若不为此,中国的教科文单位也决不可能实现公正和公平,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5]《论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载《漆侠全集》第10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列宁选集》第2卷第733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
    [7]《顾颉刚选集》第51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8]载《漆侠全集》第7卷第438页。
    [9]《关于宋史研究》,载《漆侠全集》第8卷第290页。
    [10]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文章见此书第489页。
    [11]《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邓广铭全集》第7卷第70-7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