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徐金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中的军管,这是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网络和出版物出现了对军管的种种错误观点,否定“文化大革命”军管的必要性及对稳定局势的积极作用。关于对“文化大革命”“三支两军”包括军管的评价,早在1981年3月,邓小平就曾说过,这“一定要讲两句话。第一句话:当时军队不出面不能维持局面,出面是正确的。‘三支两军’是起了积极作用的。第二句话:‘三支两军’给军队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带来了许多坏的东西,对军队的威信损害很大,比如派性,还有一些‘左’的东西,相当大的成分是从那里来的”。5月,中共中央正式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中“派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在当时的混乱情况下是必要的,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这是对“文化大革命”军管的正确评价。今天,回顾那段历史,重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正确结论,对于批判关于“文化大革命”军管的种种错误观点,正确认识军管的必要性及对稳定局势的积极作用,很有必要。 一最初的军管令是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支持上海市夺权并号召在全国夺权的同一天发布的。当日,中共中央决定对各地发生夺权斗争的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宣布各地银行一律由军队和公安部门负责保护。1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一切重要的粮食和物资仓库、监狱,以及其他中央规定必须保护和监视的重要单位,都要立即派出军队,实行军事管制。这里提到的广播电台、银行、重要仓库、监狱等,是第一批宣布军事介入的单位,方式有两种:一是军事管制;二是派军队警卫、保护。 军管命令宣布后,其范围迅速扩大。第一个月(1月11日至2月13日),全国实行军管和警卫、保护的目标达到6779个,其中军管的单位3723个,警卫、保护的单位3056个。军管和警卫、保护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广播电台、银行、仓库、监狱,并有少量厂矿企业。两个月后(1月11日至3月10日),全国军管和警卫、保护的单位达到7746个。军管和警卫、保护的目标除上述单位外,主要增加了报社、交通、邮电等单位。至3月底,全国军管和警卫、保护的单位增加到9140个,其中军管的单位6450个,警卫、保护的单位2690个,使用兵力约16万人。变化趋势是,警卫、保护的单位有所减少,军管的单位数量增长很快,种类扩展;开始对中央和地方党政军机关实行军管。 截至5月底,全国实行军管和警卫、保护的单位总计9897个,其中军管的单位达到7752个,警卫、保护的单位2145个,使用兵力14.4万余人。全国范围内有1219个银行实行军管和军事保护,占全国总数的42%。全国实行军管的重要厂矿达1041个,其中煤矿、国防工厂占了较大比重。全国实行军管的广播电台(站)547个,占24%,省级以上广播电台除安徽、湖北两省外,其余19个省的已全部实行军管。全国实行军管的报社111个,占全部报社的53%,省级以上报社,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湖北、贵州、甘肃7省外,其余22个省市自治区报社全部军管。至年底,省级以上公安部门,包括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也一律实行了军管[1]30。 从6月开始,军管单位的增长势头有所减缓。这是由于与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的生产、交通部门,与“文化大革命”有密切关系的专政、宣传部门,与国防有密切关系的国防工业、科研部门,该军管的大部分已经军管。同时,各军区纷纷表示不愿意再扩大军管的范围。原因有两个:一是力量不够,难以再抽出部队参加军管;二是有些地方和单位用军管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负责全军军管工作的军管办公室提出,对地方申请军管的单位,除特殊情况外,尽可能采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形式,去宣传毛泽东思想、党的政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一般不以军管的形式直接去领导和处理问题。 1967年下半年至1968年,是军管和警卫、保护单位最多的时期。1967年7月初,全国实行军管和警卫、保护的单位达到10306个,其中军管8227个,警卫、保护2079个。1968年6月,全国实行军管和警卫、保护的单位为10800多个,其中军管9000多个单位,警卫、保护1800多个重要目标,参加军管的指战员13万多人,重要目标警卫、保护使用兵力6.5万人。 1969年,军管和警卫、保护重要目标的数目有所下降。年初,全国实行军管和警卫、保护的单位降至8300多个。其中军管7000多个单位,使用兵力6.4万多人;警卫、保护重要目标1300多个,使用兵力5.3万人。1969年底,全国实行军管和警卫、保护的单位为7100多个。其中军管6300多个单位,使用兵力4.9万多人;警卫、保护860多个目标,使用兵力3.2万多人。1970年,由于对内蒙古实施分区全面军管等原因,使军管单位数量又有所增加。年初,全国实施军管的单位达到6800多个,使用兵力6.4万多人;至年底,全国实施军管的单位为7400多个,使用兵力约6.5万人。 “文化大革命”中,先后对9个省(自治区)实施军管。被军管的省区大多是沿海沿边,地处对敌斗争前沿的省份。1967年3月13日,周恩来在中央军委召开的军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中央已批准对10个省进行军事管制①。至3月底,第一批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省已实行军管。5月以前,又有安徽、云南、青海、福建4省实施军管。6月,西藏自治区军管会成立,开始实行军管。有一个特例,就是1969年全国对苏联战备开始以后,12月,根据中央决定对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区全面军管。 一批地区(市)、县也陆续实行了军管。至1967年5月底,全国实行军管的市有25个;实行军管的地区(专区、自治州、特区)19个;实行军管的县有176个。实行军管的地(专)区和县主要集中在沿海沿边地区,多半属于实行军管的省[1]30。有的省没有实行军管,省以下一批地县也实行了军管,如湖北有1个市、2个地(专)区、14个县被军管。 “文化大革命”中,国务院工作部门共有部委机构48个,其中对43个部委宣布实行军管②。另有外交部、公安部虽然没有宣布实行军管,但也派驻军代表主持工作,被称为没有宣布军管的“军管”。文化部于1967年5月由中央文革文艺组接管,1968年8月,以军队与首都工人组成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形式进驻。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7年合并于中国科学院。只有国防部始终保持原来的领导系统。此外,国务院有22个直属机构也绝大部分实行军管③。 中共中央所属部门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如中央统战部、中央联络部、中央调查部、中央宣传部、高级党校,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和政协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也都先后实施军管。 二 在军事管制中有一种形式,称为军事接管。1967年1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民用航空系统由军队接管,民航总局、各大区管理局、省(区)局、航空站、指挥勤务保障体系、机场和飞行学校,一律由军队接管,接管工作由空军组织实施。3月20日,毛泽东批准由国防科委对国防工业部所属各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所属单位实施军事接管,以迅速恢复科研工作,并进行全面的、适当的调整和改组。随即,国防科委组成军事接管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按照“成熟一个,接收一个”的原则,从1967年4月至1968年6月,先后接收8个研究(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所属单位,共132个研究所和12个院属工厂,计13.3万人。1968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布命令,决定全国体育系统全部由军队实行军事接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