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军管正确结论的再认识(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军事历史研究》 徐金洲 参加讨论

    

“文化大革命”中的军事管制是一次不期而至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说它不期而至,是由于搞军管,尤其是对党政机关等开展“四大”搞夺权的单位进行军管是中央没有预先考虑的。军管并不符合毛泽东展开夺权运动的构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毛泽东反对派工作组,又取消党委对运动的领导权,自然也没有准备采用军管的方式搞运动。1967年初夺权运动开始后,毛泽东认为,“文化大革命”中的夺权是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又一次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军事接管,自上而下派人接收、建立政权,保留了许多旧时代人员,就很容易产生和保留封建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文化大革命”中的夺权是由群众去接管。毛泽东希望通过这次夺权,建立由下而上产生的由“无产阶级革命左派”掌权的新式权力机构,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上而下通过接管组成的政权。这是搞夺权的意义所在。所以,开始时中央没有打算对开展夺权的单位实行军管。如周恩来谈到中央各部门搞什么形式的“三结合”权力机构时说:这不是领导干部、群众,外加解放军代表,那变成军管了。中央各部门不需要采取军管。什么“三结合”呢?就是革命的领导干部、革命的中层干部,还有革命群众的代表(17)。
    但是实际操作中这种预想的权力机构无法产生,由群众自下而上接管政权行不通,整个“文革”中没有依靠群众接管政权而取得成功的经验。一哄而起的夺权使国家和社会陷入混乱的危险局面,不得已通过军队的介入帮助建立政权。“支左”是一种方式,但在一些情况下力度还不够,不能解决那些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单位建立政权和建立政权过程中保持工作与生活秩序等问题,只好引入最强有力的军事管制手段。
    可是,通过军管建立政权等于又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建立模式,夺权便失去了意义。现实需要军管,而革命又要使夺权符合毛泽东由“左派”主导自下而上建立新政权的要求。毛泽东在努力寻求二者之间恰当的契合点。这表现在初始毛泽东不积极主张军管,引入军管后又大大限制军管的强制性,给军管赋予“支左”的主要任务;当军管几近失效无法开展工作时,又逐步地有限地加强军管的强制力度。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军管政策摇摆不定,军管工作步履艰难的原因。
    既要实行军管,又不赋予军管机构足够的权威。这是“文化大革命”中军管的一大特点,这反映了毛泽东在夺权理论与现实之间的两难选择。而到头来,新建立的政权--各级革命委员会,实质上仍然是自上而下组建起来的。这种名义上的自下而上夺权使权力交替过程混杂无序,矛盾丛生,留下无穷后患,没有显示出任何的进步意义。事实证明,夺权运动完全是一次代价巨大的失败尝试。
    “文化大革命”中的军管与解放初期的军管有很大的不同。解放初期的军管,拥有绝对的权威,军管人员任务明确,准备充分,思想统一,手段有效。“文化大革命”中的军管,是在大民主条件下进行的,军管工作面临很多问题。军管任务庞杂,“支左”建立革委会,负责生产、生活等行政工作,维持秩序,后来领导“斗、批、改”各项活动,以及维护革委会的权威等;军管对象不明确,支持谁、管制谁,只有原则的规定,缺乏具体可行性;军管手段乏力,动用武力受限,不能随便逮捕人,要求耐心地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协商;军管准备不足,仓促投入,缺乏思想上、组织上、业务上各方面的准备;军管环境复杂,各派群众组织纷争不止,同时群众组织拥有反对军管会的自由;军管领导分散,中央军委与中央文革小组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军管会的工作往往得不到中央文革小组的支持;军管政策多变,前后矛盾,缺乏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军管组织内部有的也不统一,受复杂的形势和任务的影响,造成军管人员思想分歧,甚至引起分裂,等等。这些问题,使军管行动陷入混乱,军管变得十分困难,军管的效果也大大降低,甚至一度失去作用。
    对党政机关和其他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实施军管,是“文化大革命”夺权运动造成全局性混乱形势下所能够采取的最后手段。军管人员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做出巨大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维持了社会稳定,重建了国家秩序,保持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没有军管,国家就不可能走出当时的混乱。同时,通过军管介入国家各方面的领导,在“文化大革命”复杂情况下不可避免地犯错误。军管中有骄横跋扈,滥用职权,搞瞎指挥,以及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因为军管会内部矛盾分歧而加剧了地方的武斗和混乱。这其中有政策、形势的原因,也有人员素质等问题。但这些现象都是局部的、暂时的情况,是军管的次要方面,不能因此而否定军管的功绩。
    注释:
    ①后来实行中有变化,其中两个省未实施军管,只军管了8个省区。
    ②分别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内务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农业部、农垦部、林业部、水产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八个机械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地质部、煤炭部、建筑工程部、建筑材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第一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物资管理部、劳动部、财政部、商业部、粮食部、对外贸易部、教育部、卫生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华侨事务委员会,共43个部委宣布实行军事管制,分别派驻了军管会或军代表。
    ③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测绘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中央气象局、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全国物价委员会、新华通讯社、广播事业局、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房产管理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国家编制委员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共17个机构实行了军管,派驻了军管会、军管小组或军代表。另外,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接划归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制。国家海洋局实行正面教育,没有造成混乱,后归海军管辖。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国家档案局未知,但均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混乱而停顿工作。
    ④国防大学编印,《“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中册),1988年版,第193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馆藏。
    ⑤国防大学编印,《“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版,第357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馆藏。
    ⑥周恩来接见财贸各部革命造反派代表的讲话,1967年2月17日,见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宣传家》网:http: //www. xj71. com/2012/0410/513686. shtml
    ⑦总后勤部关于军队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人员供应问题的通知,1967年3月31日,见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宣传家》网:http: //www. xj71. com/2009/0108/51120. shtml
    ⑧国防大学编印,《“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版,第259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馆藏。
    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民航系统文化大革命的通知》,1967年12月22日,见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宣传家》网:http: //www. xj71. com/2009/0108/51509. shtml
    ⑩国防大学编印,《“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版,第356、484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馆藏。
    (11)国防大学编印,《“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版,第370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馆藏。
    

(12)参见“广东省军管会关于前段支左工作的教训和下一步的做法”,1967年5月13日,见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宣传家》网:http: //www. xj71. com/2009/0108/515013. s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