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天下概念成立的再探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 甘怀真 参加讨论

三、禹传说与天下
    即使我们可以从《诗经》中推论天下观念起源于周文王神话,可能流行于西周,却缺乏直接证据以证明天下一词成立于西周。近年来,由于中国考古学界宣称发现西周中期的燹公盨(遂公盨),其铭文中有“天下”一词⑥,引发学界振奋。若其说属实,则天下一词的出现可上溯至西周中期。但该器物仍存诸多疑点,信凭度亦待商榷。⑦ 在这些前提上,燹公盨铭文仍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史料,至少不能当成主要证据。
    燹公盨铭文的主要内容是禹治水神话。它给了我们探讨天下观念起源的另一条线索,即天下观念源起除了周文王神话之外,另外一个脉络是与禹神话间的关系。“天下”概念,尤其是“天子治天下”概念的形成,当与该铭文所载“禹敷土”的理论有关。禹敷土的理论亦见于《禹贡》。我们先分析这份文献。
    《禹贡》收入今本《尚书》,属其中“夏书”的一篇。目前学者多承袭宋儒朱子以来的意见,认为《尚书》是汉人所编成的作品。但其中《禹贡》一篇当是战国时的著作。我亦持此看法。传统学者说本篇是夏代作品,从今天汉字文书演变的历史来看,自属无稽之谈。说是春秋的作品,或说是孔子所作,虽然孔子审定《诗》、《书》之说,但通观《禹贡》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地理学的知识,当属战国时的著作无误。⑧
    成文化或成书化的时间本身是一个历史事实。但成文化并不意味着该文件或文书的内容是在这个时间点才成立。《禹贡》一文成立于战国中期或其后,并不意味其内容是成立于此时且只是反映这个时期的事实。在成文化之前,人类更常运用的是口语传播。我们相信许多事实是通过口语被表达与传播,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断地被转述,故可能会转述错误,或被加上说话者的当代诠释。若燹公盨的铭文确实是西周中期,则可推知当时禹神的样态,而其中“禹敷土”的传说的成立可上溯到西周中期。但如《禹贡》所载的禹神话的内容,却待战国中期始得成立。
    《禹贡》全篇的主旨是叙述禹平定山川,而规定各区域(州)的贡赋内容。它反映重要的支配原理即“为什么天子治天下之民”。《禹贡》利用禹神话的信仰,论证土地是禹所创造的,且农民耕作禹(王、天子)所造的土地,故与禹发生赋役关系,通过赋役而成立天子与民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农业化”是《禹贡》全篇的关键概念。众所周知的“大禹神话”主要事实是所谓“大禹治水”。禹治水的传说也非完全无稽,可能有其历史背景。目前的研究显示,距今五千年纪的后半,从距今约八千年前农业革命以来的农业进展,尤其是距今六千年前以来的快速发展,遇到瓶颈,甚至大幅衰退。其原因有可能是自然环境变化,在公元前三千年纪的后半到二千年间,东亚地区出现干冷化的现象,进入寒冷期。⑨ 激烈的气候变化造成中国许多地域的政治组织没落,如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出现一时的衰落。其中黄河下游的平原出现洪水泛滥的现象。这可能是尧舜时期出现大洪水,以及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所对应的真实历史。而禹可能是约距今四千年始,某个推动且恢复农业的王权集团的部落神一类的神祇。⑩
    《禹贡》一文之开头曰:“禹别九州岛,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11) 这应该是长期传说的新版。若遂公盨铭文真的是西周中期,则禹神话的早期形态的内容可由此看出一斑。该铭文曰:“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12) 所谓敷土,既有大禹治水传说通说认为是填土以塞洪水。但我们不需过度从塞洪水的角度去思考,其重点在于新生土地。即在洪水中重新生出土地。目前所见的禹治水的早期史料,都呈现这个意象。如《诗经·长发》曰:
    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诗经》的主要批注者郑玄太执着于《禹贡》的“九州岛”说,故将“敷下土方”注为“正四方”。在《诗经》的阶段,重点不在九州岛的领域,而是由天而下,建立了地上的“土方”。用另一种说法,即是建立了人间。至于“四方”、“九州岛”的概念当是后起的。《山海经·海内经》曰: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13)
    今天学者多相信《山海经》虽成书较晚,却保存了不少先秦的神话传说。故我们可以推论所谓“息壤”说,可能是大禹治水传说的原始版。息壤是会不断生长的活土。《淮南子》中也有“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之说。(14) 息土与息壤为一物,指会不断生长的活土。(15) 故这个神话是说,鲧偷了这种神土,以创造洪水上的人间。但鲧的这种擅断行为,惹恼了上帝,致使鲧被处死。但是上帝还是派遣了禹在洪水上“布土”,创造了新的人间。至于禹所定的是“九州岛”,恐是战国时的说法。(16) 而这个神话被改造后,收入战国以后的所谓儒家经典,如《禹贡》。在成文化过程中,也经理性化处理,去掉了该神话中的魔法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