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参考平势隆郎《第四章霸者》,松丸道雄等编《中国史1-先史-后汉》,东京:山川出版社2003年版。 (36) 会盟也有其宗教性,自不迨言。参考吕静《春秋时期盟哲研究--神灵崇拜下的社会秩序再构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37) 参考拙作《秦汉的“天下”政体:以郊祀礼改革为中心》,《新史学》16:4,2005年12月版。 (38) 参考杨宽《七国考》,《战国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9) 《汉书》卷一百上,第4227页。 (40) 《禹贡》中的“九州岛”概念的研究,可推到20世纪前期的“古史辩”运动,历来受到重视,相关学说史的整理参考陈穗铮《先秦时期“中国”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台北: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年版,第164-167页。我也参考诸家之说,如顾颉刚《畿服》,《史林杂识初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胡阿祥《“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岛”论述》,唐晓峰等编《九州岛》3,2003年版;高师第《禹贡研究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平势隆郎《战国时代的天下与其下的中国、夏等特别领域》,收入甘怀真编《东亚历史上的天下与中国概念》。 (41) 屈万里《尚书集释》,第70页。 (42) 孙诒让《周礼正义》第五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第59-61页。 (43) 孙诒让《周礼正义》第五册,第62-87页。 (44) 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62-663页。 (45) “并天下”的说明,参考拙作《“天下”观念的再检讨》,吴展良编《东亚近世世界观的形成》,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年版。 (46) “并天下”的说明,参考拙作《“天下”观念的再检讨》。吴展良编《东亚近世世界观的形成》,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年版。 (47) 平势隆郎《都市国家から中华へ:殷周春秋戦国》,东京:讲谈社2005年版,第16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