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无私帮助,被国内某些学人扣上“斯大林模式”而加以全盘否定。我们相信,善良而正直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无私援助。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最初年代,斯大林和他领导的苏联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即“斯大林因素”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革命战争年代,大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江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安事变,抗击日军空袭的武汉保卫战,延安整风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解散第三国际,百万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中国东三省,支持中国共产党夺取和建立东北根据地,在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都有着深深的斯大林印迹。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理论方面,是斯大林发现和提出了由北伐战争显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特点,提醒共产国际领导层不要“忽略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的根本问题”;精辟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中国革命军队的特殊意义正在这里。”语重心长地告诫中国同志:“中国共产党人应当特别注意军队工作。”[31] 这是斯大林对中俄两国革命实践进行深入比较而做出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真可谓出手不凡,立意高耸啊﹗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运用这一卓越的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进而提出了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之一。[32] 可以说,是有了斯大林的启发,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回答和解决了这一“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里面的具体内容,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问题。正是通过斯大林,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才掌握了活的马列主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斯大林生前也曾多次诚恳地告诫中国共产党人,注意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不管斯大林对中国革命有过怎样的误解,他是在一心帮助和支持中国革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是第一位的。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新中国成立,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议》,还签订《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不是别人,是斯大林无私而慷慨地援助新中国经济建设,以年利1%的优惠条件,提供三亿美元贷款,当年即用这笔贷款向我国提供第一批大型建设项目50个。这50个项目就是后来被称为新中国156项工程中的第一批,主要是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大力援助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除了支持武器弹药,那时保卫我国领空和与美军空战主要是依靠斯大林派出的苏联空军进行的。这样强大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是苏联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破坏而国内也在恢复经济建设所能尽力给予和提供的。 1952年8月,周恩来总理再次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带着有关“一五”计划的设想和草案赴莫斯科访问。斯大林满腔热情地接待,表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中国。斯大林主动提出了一系列十分中肯的建议,强调中国在军事工业方面应自己生产飞机、坦克、雷达等武器装备,从修理经过装配到制造,从小到大,以利培养干部和人才。他还诚恳地建议,最好是中国派人到苏联学习,培养自己的干部、工程师及技术工人。1953年,中苏签订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协议和议定书,苏联承诺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一大批规模巨大的工程项目,即在1953~1959年期间,援助我国建设与改建91个大型企业。从1950~1959年,我国从苏联引进的技术设备投资总计76.9亿旧卢布(折合人民币73亿元)。十年中,来我国帮助建设的苏联专家有8500多人,向我国提供的各种数据和设计图纸仅1953年就达23吨,1954年为55吨,从指导建筑安装、开工运转,培养技术干部,一直到新产品研制,都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应该说,这是世界现代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最全面、最无私的技术转让,使我国的工业技术获得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突飞猛进的提高和发展。与此恰恰相反的是,赫鲁晓夫撕毁援华合同,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理论总结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得到了积极的反响。1958年底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读书倡议,要求认真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分析经济建设出现的“一大堆混乱思想”,“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33] 毛泽东一再告诫全党,“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经过十月革命变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建设了社会主义,打败了法西斯,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它有许多东西我们可以学。当然,是要学习先进经验,不是学习落后经验。”[34] 正是这样的学习,帮助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思考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现象,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培养了一代经济理论人才,从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作了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 毋庸置疑,在新中国初创的穷苦年代,斯大林帮助了我国,而且是在苏联战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内建设也急需资金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节衣缩食,支持了中国等一大批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向我国索取过什么“知识产权”,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就是在那时苏联的援助下起步的。事实胜于雄辩,难道我们中国人不是感谢反要怨恨斯大林吗?至于后来两国闹翻了,那笔帐要记在赫鲁晓夫身上。 毛泽东通晓斯大林问题的重要性和尖锐性,深谙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因而把斯大林比作一把“刀子”,[35] 真可谓寓意精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