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斯大林问题,一份悬而未决的历史遗产(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经济史论坛 李伟 参加讨论

实际上,斯大林从理论思想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其青春活力和与时俱进,堪称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典范、楷模。
    --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即将全面爆发之时,斯大林深谋远虑,及时、果断地调整了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转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又大胆地、广泛地引进美欧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技术、人才,不余遗力地利用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成果,改革、改造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体制,创造了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奇迹,造就了强大的苏联经济及其在世界的地位,为日后打败德日法西斯侵略者、拯救苏联,奠定了雄厚的、必胜的经济基础。而面对斯大林在20世纪实施的苏联特色的改革开放政策,世界资本主义思想界和话语体系长期失语,一言不发,是因为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巧妙地借助、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迅速发展并壮大了自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历史奇效。而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手腕儿,使美欧资本主义国家在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苏联经济在那时不仅一枝独秀,气势如虹,战后还发展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令美欧资本主义国家寝食难安,懊恼不已,不得不悄悄地咽下这一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苦果。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全面爆发后,国际政治领域不断滋生出令人担忧的情况,斯大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共产国际制定了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再度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一策略对挽救当时处于极度危机中的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作用;1943年,斯大林又果断地终止、解散了由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这又是何等的眼光和魄力﹗
    等等,等等,不胜枚举。难道这就是一些人常常批判的所谓的僵化的、低效率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吗?﹗
    这里需要再告诉读者的是,在1939年苏联共产党(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以鲜明而透彻的语言表达了如下这样一段经典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能要求距今45~55年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到每一个别国家在遥远的将来所发生的所有一切历史曲折。如果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每一个别国家在50~100年以后可能发生的一切理论问题都给我们做出现成答案,使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后代可以安然地躺在暖炕上来咀嚼这些现成的答案,那就太可笑了。”[27] 斯大林的这一理论思想,深刻地揭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建设的政策和策略产生和形成的唯一途径。毫无疑问,斯大林就是以这样的思想方法和态度领导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显然,用教条主义、僵化、独裁之类的词语来评论斯大林,来评论斯大林的实践和思想,是颠倒了黑白。
    那些指责斯大林是教条主义者的人,那些制造了“斯大林模式”和不厌其烦地批判所谓“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的人,才是具有严重教条主义思想的人。为什么?是斯大林继承列宁的遗志,领导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创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及其在两次世界大战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的运行体制,而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完全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是无“条”可“教”的,又能“僵化”谁呢?只能是后人“僵化”斯大林的创造,根本就谈不上那时斯大林创立的新生的、年轻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及其那时的运行体制教条、僵化的问题。
    斯大林的一生是在创造、创新中度过的,否则就不可能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这一方面源于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把握,一方面源于他总是处于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较量的最前沿。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认为:“斯大林同志的一切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朽的文献。他所著的《列宁主义基础》、《苏联共产党历史》以及他最后的伟大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百科全书,是百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综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世界各国共产党人一样,是从斯大林同志的伟大的著作中去找寻自己胜利的途径的。”[28] 这不难看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及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派别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丑化和诬蔑斯大林,因为斯大林的实践和理论思想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活水源头﹗
    六、斯大林问题对中国与世界的意义
    在探讨苏联亡国这个问题上,认识之对立,论争之尖锐,是不存在什么单纯的学术研究的,所以事情就没那么简单,因为不同的思想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只要读者认真阅读国内批判“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文章,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这样的文章常常是笔锋一转,就把批判的矛头从斯大林转到了毛泽东身上。其实,这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研讨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真实目的,斯大林问题不过是他们实现否定毛泽东的一根杠杆。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各色各样的机会主义者曾经用来妖魔化斯大林的种种手法,被他们用在了毛泽东身上,就有了这样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什么“中苏的分裂是毛泽东想成为国际共运的新领袖”,什么中苏论战“是毛泽东置国家根本利益于不顾,利用制造意识形态分歧的办法,来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29] 什么“毛泽东后来把斯大林模式出现的错误在中国基本上实践了一遍”,[30] 等等,等等,力图把毛泽东描绘和污蔑为一个阴谋家、独裁者,贬低和丑化毛泽东在中国人民中的形象,挑拨、离间毛泽东与党和人民的关系。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醉翁之意不在酒﹗从手段的卑鄙不难看出目的的卑鄙。这绝不是什么学术研究,而是企图通过否定斯大林来丑化、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从而在中国再现苏共亡党的历史现象。这是其中一些人求之不得的,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结果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