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利用自然——《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二)(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经济史论坛 石声汉 参加讨论

农业性状,固然内在地由遗传与变异所决定,但同时也是人工选择的产物,在人工地改变过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实现。自然环境决不会迁就人类的要求。人类放松对自然的控制时,自然选择便会卷土重来,很快地把人工选择吞没,农业性状也就没有表现的可能。另一方面,施肥、排灌、耕作、乃至于人工改变温度、湿度等人力干预的措施,对于作物固然有利,对于野生植物(杂草)也同样有利。野生植物,亿万年来一直在顽强地适应于各种自然环境,它们的适应力和生活本领,一般远比栽培植物要高。在人工改变过的环境中,杂草当然有可能生长得更好,这样一来,作物所能利用的良好环境,就会由于杂草的侵入而变劣,因此,胜利的不一定就是作物。人类经常耘锄,以消除田地里的杂草,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稍微进步一点的农作,都十分注意“除莠”【10】,用人力来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诗经》里有很多篇,叙述过杂草的害处和各种中耕除草的农事活动。《吕氏春秋·辩土》篇,将田地里杂草攘夺水、肥、日照等情况,总称为“帅窃”,要大家大力来和杂草作斗争。直到今日为止,如何有效地消灭田间杂草,仍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人类想要利用来作为生活资料的植物,往往也是其它生物所需要的。特别是人力引起了营养过剩后的各种栽培植物(粮食、蔬菜、果树等)的柔嫩多浆部分,以及子粒果实等,人可以用来作为食物,而鸟、兽、昆虫、蜗牛乃至于各种寄生性的霉菌,也可以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从人类的立场说来,上述其它生物便属于害鸟、害兽、害虫、病害,必须加以防治,以保护人类自己的劳动成果。害鸟、害兽,一般不至于酿成毁灭性的破坏。驱除它们,又常常随着打猎而附带得到解决,但是,“积微成巨”,还是要从斗争中去克服的。虫灾,特别是“直翅目”和“鳞翅目”的许多种类,可以毁坏大面积的作物。《诗经》襄已经提出“秉畀炎火”(收集起来送进火焰襄)的积极斗争方式。蝗灾更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国在公元四世纪初,(石勒时代的靳准)【11】已经开始试用扫聚坑埋的方法灭蝗。八世纪,唐代姚崇,排除许多人的反对,用捕捉、烧、埋、吃的办法来消灭。南宋以后,便进一步发展到掘蝻(“若虫”)、掘卵,进行彻底消除。在显微镜发明以前,人类无从知道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但却认识到不在原地连作,可以防止大苏立枯病的蔓延,《齐民要术》中已记载过。经常换种,也是减少病虫害的一种好措施。《齐民要术》还记载一些行之有效的医方,都以积极的方法防治病原微生物,例如,柏沥、藜芦医羊疥,雄黄医马疥,毒杀外寄生螨类,盐和浓盐水治马鼻羊鼻脓,用高浓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都是正确合理的,值得注意。
    自然界中,果实种子成熟以后,绝大多数以种种方式,离开亲体,播散开去。经过一定时期的休眠,气候条件好转,它们就会发芽,长成新植株。自然环境中,同一种的植株,数量不会太多。每株的种子,数量也比较有限。种子的萌发势【12】,尤其不会太高。在大多数情形下,一棵植株的种子,成熟期彼此间有颇大差异。一批种子,通常具有不同的萌发力,能够长期保留,分批缓缓萌芽。这种野生性状,对适应环境变迁,保全种族生存,颇为有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时,有意或无意地完全改变这种自然趋势。尤其是禾谷类粮食作物,人类要求大量植株,密集生长,每棵植株产生尽可能多的种子,同时一齐成熟,而且要求成熟后的种子具有高萌发势,然后种下一批种子后,才可以获得足够的植株。因此,“优良”2,的农业性状是多子,成熟期均匀,萌发势高,样样都和野生性状矛盾。这都是人类干预自然的成功,可是却也带来了一些不方便。农业生产所得到的种子,不是短时间内全部消费掉,而是必须储藏到“接新”。大量种子在储藏中所进行的呼吸,可以使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升高到发芽所需要的程度,高萌发势这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即使不发芽,也会引起霉类乃至种子害虫(各种象鼻虫、谷蛾等)的繁殖而败坏蠹蚀。仓储中这类问题的发生,需要经常消耗大量劳力去管理防治。另外,种子堆常是病原微生物孢子和害虫虫卵潜藏的地方。种子总量愈大,防治处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愈大。公元前一世纪,《泛胜之书》已提出“种伤湿郁热,则生虫”的警告,劝大家把种子晒到极干燥后再收藏。《齐民要术》记载:留种用的麦,耍晒干趁热储藏,并且加些艾叶防虫(直到现在,“热进仓”还是保藏麦种简单易行的办法):食用种子,可以用明火稍微煮一下,把上面的虫卵和孢子消灭大部分。水稻子粒,有些地方采用蒸一次再储藏,也可以减少储藏中败坏的危害。
    生物遗传性变异的总方向是盲目的,并不一定有利于生物个体或种族的继续生存。经过自然选择筛选,只有有利于个体的那些变异,可以使个体保存,乃至于获得生长生殖的机会,留下后代。这些变异,通过若干代的累积,就成了种族生存的有利条件。对个体不利或有害的变异,会导致个体的毁灭,即使留下后代,终究要在自然选择中迅速消灭。人类干预自然挑选农业性状时,从生物的盲目变异中间,选取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例如,上面提到的营养过剩倾向,成熟期均匀,种子发芽势高等。这些变异,对于生物本身及其种族的继续生存来说,并不都是有利的。甚至可以说,像发芽势高等,简直是不利乃至有害的。人类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把这些变异保留下来,让它们巩固和累积,从反自然选择的人工选择中,获得了胜利。如果一旦放松,这些成果便会被自然选择消灭掉。
    人力保全的变异中,还有些对生物种族的保全有着严重的损害。其中最显著的是,丧失生殖能力的个体,像植物的重办花(多数是由雄蕊“办化”,有时甚至连雌蕊也变成花办了),无子果实,以及动物中杂交不孕的骡和犏牛(牦牛和黄牛的杂种),如果不是由人类继续努力增加它们的新个体,则旧个体的死亡就意味着种或品种的绝灭。本身丧失有性生殖力的植物,可以由人工进行无性繁殖,增加新个体。从人类的立场说来,人工无性繁殖这一步干预,是“人定胜天”的一个重大的胜利。无性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几乎保有旧个体的全部遗传和变异,农业性状异常稳定,可以避免有性生殖中必有的“冲淡”效果。通过这条道路,获得了农业上空前未有的方便。我国所创造的重办花(桃、梅、蔷薇、木香、荼蘼、牡丹、芍药、木芙蓉、山茶等)和无子果实(柿、柑橘类、香蕉等),种类繁多,质量优异,完全靠无性繁殖的方法产生的新个体,引种到世界各处,成为世界的珍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