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农业,一切操作过程,只是将野生植物驯化栽培为“作物”,以提高它们的质与量,供给人类的需要。 从生存期限的长短来说,人类首先栽培的野生植物,多数是一年生和所谓“二年生”、与少数多年生“宿根”的草本植物。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栽培驯化比较迟些。从应用方面来说,最初主要的是作为主食的粮食,蔬菜果品,以及一些纤维作物,然后发展到油料、染料、药材、饮料,最后才考虑到材木和花卉。 各个民族对植物进行栽培驯化,最早彼此各不相谋。后来在相互接触中,彼此交流,便有引入的种类、品种。我国现有的栽培植物,自己驯化的和引入的都有。往往(不是全部)可以由名称上,大致推知它们的来历: 甲,凡向来都用一个单字汉字作名称的,绝大部分是我国自己驯化的种类。 (甲)到现在还只用一个单字的,例如,禾、麻、稻,桃、李、杏、梨、枣、瓠、葱、松、柏、菱、苋、茶、竹、柑,橘、蓝等。 (乙)基本上仍是一个单字,不过口语中在单字后面连上“儿”、“子”、“头”等词尾,或“花”、“菜”、“树”、“草”等类名,或“根”、“叶”等器官名称,为的是说话时方便些。例如,糜子、谷子、柿子、朹子、枣儿、桃儿、芋头、菊花、兰花、芥菜、韭菜、萱草、桑树、柳树、葛根、荷叶等。 (丙)在单字前面,附加一个或两个叙述大小、颜色、生长季节、形状等通用具体形容字的,例如,大麦、小麦、马蓝、水稻、早稻、籼稻、稉稻、黄豆、绿豆、赤小豆、甜瓜、冬瓜、秋葵、冬葵、扁柏、牡丹、蜜橘、银桂、垂柳等。 乙、用两个汉字接连作名称,写法向来比较一致,没有很大改变的,大多数是我国原有。 (甲)两个同偏旁的字:梧桐、芍药、莱菔、枳棋、芜菁、芙蓉等。 (乙)两个实物名称联缀起来:棠梨、壶卢(葫芦)、樱桃、蘘荷、杞柳等。 丙、引入植物,借用我国近似植物的单字名称,前面另加一个或几个字标明来历: (甲)两汉到两晋,从陆路引入的种类,多数用“胡”字标明,例如,胡瓜、胡葱、胡荽、胡麻、胡桃、胡椒、胡豆等。 (乙)南北朝以后,从“海外”引入的,多半用“海”字标明。例如,海棠、海枣(现在的伊拉克蜜枣)、海芋、海桐花、海松、海红豆等。 (丙)南宋、元、明,用“番”字表示从“番舶”(外国海船)带来的。例如,番荔枝、番石榴、番木鳖、番椒(辣椒)、西红柿、番薯(红薯)。 (丁)清代用“洋”字标明的,例如,洋葱、洋芋(马铃薯)、洋白菜、洋槐、洋姜(菊芋)等。 (戊)直接标明来历的,例如,安石榴、波棱菜[从尼波罗(即尼泊尔)来]、天兰桂、占城稻、南瓜、西瓜等。 丁、用对音字记音的,汉字写法前后常有变迁:如苜蓿(原来写作目宿、牧宿)、葡萄(原来写作蒲桃、蒲陶、蒲萄)、柠檬(原来写作梨蒙、黎母、宜母)、茉莉(末利、抹利),咱夫兰(撒法郎、撒夫兰)、大丽花(大理花)、摹菝(毕拨、毕拔)等。 凡以上所述,并不是预先订下法则,让大家遵照执行的东西,而只是就已累积的品种大致总结出来的。因此,不能说明全部情况。例如,胡萝卜,是元代才从中亚输入的,也称为“胡”。带“海”字的“海带”,实际是海产,而不是海外引入。“枳椇”这个名称,原先写作“*[木+上”支“下”只“]*[禾+句+支]”,虽然古今写法不同,仍是我国原有。许多名称,例如,泡桐、罂子桐(桐油树)等,看不出它们是我国驯化的植物。向日葵、齐墩果、烟草、棉花、玉米等,也没有标明它们是外来的种类。同一种植物,各地的方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同一个名称,在不同地区所指的植物也往往不是同种。例如,辣椒,有的地方叫番椒(湘南),海椒(四川)、辣角(贵州)、辣虎(吴语区域)、辣子(关中),以及四川的地瓜是豆藷,山东的地瓜是番薯之类。虽然往往可以由某地区的方言找出某种植物的引入历史,但决不会每个名称都给我们提供线索。原来从中亚引入的脂麻,当时称为“胡麻”,可是今日西北所谓的胡麻,却是后来引入得更迟的亚麻,由于时代不同,名称也不一样。还有,象一部伪托书《墨客挥犀》中,说“莴苣”从呙国来,所以称呙【1】。可是,“呙国”实际上是捏造的,如果我们尽信书,就会上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