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栽培植物——《中国农学遗产要略》(四)(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经济史论坛 石声汉 参加讨论

2.纤维:植物纤维的利用,以大麻为最早。出土陶器上的麻布印纹和土层中麻布印痕,以及骨梭、纺锤等工具,可以间接证明它很早就被人类采收和利用。《诗经·齐风·南山》记录了当时耕地种麻的方法。除了裘类和桑蚕丝之外,春秋以前,大概仅有大麻供纺织之用。
    春秋时,现在的河南是否种过苎麻,很可怀疑。《诗经·陈风》里面虽然有“可以沤纻”一句,但是究竟是颜色较鲜淡的大麻,还是真正苎麻,尚且不能肯定。《禹贡》的“纻”只是一种纺织成品的名称。单从名称上来看,很难断定它是由大麻还是由苎麻制成的。三国时陆玑在《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才根据他的家乡江南所种的苎麻作了明确的记载,但我们还不能肯定《诗经》中的纻就是江南的苎麻。此后南宋陈旉《农书》所记载的仍是江南苎麻。直到元初司农司撰的《农桑辑要》中记载,立意要在黄河流域推广南方引入的苎麻时,还得大张旗鼓,先从破除“风土不宜”的保守思想人手【15】。由此可见,淮河以北从前没有种过苎麻。亚麻,北宋时开始引入西北各处,现在西北、东北各地仍在栽培。苘麻,至逞后汉许慎《说文解字》里已记下它的名称,纤维粗硬些,不能作衣料,但绹成的绳索却很好。胡麻、蓖麻的纤维品质都不好。它们之所以呌做麻,大概是由于种子含油多,逭一点同大麻相象的缘故。
    葛,可以取纤维作布,《诗经》里已提到过。后来采用的愈来愈少,因此,几乎不再栽培【16】。
    棉花,不是我国原有的植物。棉布,大概在西汉时曾经由大陆内部输入黄河流域。一条路是从葱岭以北,通过吐鲁番进来,当时称为“*[叠+毛]布”;一条路是从缅甸通过云南、四川,向北到陕西、河南,数量较少,当时称为“橦布”。大致在东汉末,又有了由越南等处经海道输入浙江、江苏的,称为“越布”。以后,北宋时,才将草本型的棉花传入东南沿海地带栽培。元代,曾大力在黄河流域推广。元中叶以后,黄道婆从海南岛将先进的弹、纺、织的技术和工具带到松江。松江和附近的植棉和纺织业迅速发展,后来便渐渐传遍全国,从此棉布成了我国最重要最普遍的衣料来源。棉花除纺织之外,还代替了古代的丝绵,作为羣众性御寒的衣着、被褥等。
    3.染料:衣料染色,不仅是美观的需要,也还有调节温度和增强耐磨损的作用。矿物性颜料,虽然耐久,但单独用来染纤维,不易着色。植物性纤维的本身往往带有植物性色素,这一点,可能启示古人用植物性染料来染纤维和丝麻织品。《尚书》、<诗经》以及铜器铭文中见到的染成颜色,有朱(带黄或黑的深红)黄,缥、缁、绛(带黄的大红)、赤、苍、蓝、紫、绿、綦等。这些颜色的名称,不少表示着它们与植物色素有密切的关系。染料植物中,蓝在战国文字中常常遇见。西汉时,茜(染红的)、巵(染黄的)消费量很大。《史记。货殖列传》说,种一千亩巵、茜的人,资产与千户侯相等,每年贩卖巵、茜达到一千石(当时的12万斤,大约合21500公斤)的,就和“千乘之家”(拥有一千辆战车的侯家)相当。可见,逭些染料植物在当时的栽培量是很大的。估计,西汉所用的染料,除了巵、茜和蓝之外,还应当有茨草、鼠李皮(染绿)、橡斗(染“阜”),郎黑褐色)、柘(染黄)和紫草等。六世纪<齐民要术》所总结的,又加上棠叶(染土红)、红蓝花(染胭脂色)和地黄。明末《天工开物》记载当时的染料,除了蓝、靛、栀子、橡斗之外,许多旧有的染料植物已经渐渐废弃,代之以种种复染。所用植物性染料,增加了莲子壳、芦(即植)木、槐花,小菜苋。杨梅皮和当时输入不久的苏木。前世纪末,人工合成的有机染料制成后,上述这些染料,便和其它民族所用的生物性色素一样,渐渐地被淘汰了。
    4.药材:《说文解字》将“药”字解释为“治病草”。我国药学一向称为“本草学”,都表示植物性药材的重要性。《本草纲目》共记有1898种药材,其中植物性药材约占509L【17】,即936种。这936种药材,实际上包括了各种谷类、藷类、蔬菜、水果、干果、以及染料、花卉等在内,它们另有栽培目的,作药材只是附带的综合利用而已。真正药材,大半都是原来野生种类。人类采收野生药材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繁殖所能恢复的数量范围,采药人发现它们越来越稀少难得时,便开始栽培,于是便出现“药农”这样一种农村半副业。党参、黄精、当归、贝母、牛膝、三七等需要量多的药材,栽培也较早,种类和数量还在继续扩大。栽培的园圃条件,和原产地的野生条件往往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些种类,经过栽培,其有效成分增加,药力加大,变异趋向于更合乎药用的要求,这固然是有益的,但也有些种类在逭方面表现“退化”。我国本草学和医学,过去讲究“地道药材”,理由似乎并不单纯在于地区,而在于药材的真正种类及所含有效成分的质与量。生长环境可以改变生物体的化学成分,确是事实。因此,医药上要求有效成分的质典量保持恒定,就不得不注意药材的生长条件。人工培养药材,将是一项重要的农村副业。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药用植物种类,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进行人工栽培,并不断精心研究和改进栽培技术,以提高药材的质量与效用。
    5.茶:茶叶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发现。长久以来,也是对外贸易中的一项重要物资。三国时,吴国宫廷已经开始饮茶。西晋时,采收茶叶作为饮料,已相当普遍。江南地区栽培茶树,不会迟于公元八世纪。陆羽《茶经》已对种茶技术作了一些系统记录。从唐、宋到明代,茶叶是政府从北方兄弟民族那里换取军马的一项重要的农产品。
    6.涂料:涂料中,漆是我国发明之一。漆的起源很早。《尚书》中有漆器。《诗经·墉风·定之方中》记载:当时栽培漆树,以作为制作乐器的原料。《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拥有“陈夏(今日河南南部)千亩漆”;或经营生漆的买卖,每年交易额达“漆千斗”(约合16又2/3石)。他们的收入就如同当时的千户侯。漆过的(髤)木器,价值约为未漆过的“素木器”的十倍;贩卖“木器髤者千枚”,利润亦可等于千户侯。从而不难看出,漆的种植和使用在当时都是很广泛的。
    油布作套(“韬”)防雨,至迟在后漠的“卤簿”中已经出现。当时所用的油大概是苏子油,因此,不耐暑湿。崔寔《四民月令》中记载一条经验:油衣不能折迭收存,必须用竹竿撑挂。桐油在唐初才见于记载。
    甘蔗:周、秦、西汉,都从南方各处运到黄河流域食用,大概公元前已在栽培。明万历(1573-1620年)中,烟草输入福建、广东等地海口之后,很快就在淮河以南各地推广开来。接着,甘肃、云南也有栽培。近年,山东、河南、云南、四川、安徽等地都培育了质量优良的品种。解放以后,新驯化与新引入的特种作物,如咖啡、杜仲、橡胶树、香茅、留兰香等不断增加,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