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美]余英时:《“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载《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雷戈:《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参见刘庆《汉代君臣之礼研究--以君主礼敬大臣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③甘怀真:《皇帝制度是否为专制》,载《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9、390页。 ④⑤(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28、115页。 ⑥[日]高木智见:《先秦社会与思想--试论中国文化的核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70页。 ⑦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4页。 ⑧贵族世官并不是说某个官职在一个贵族家族中继承,而是说所有的官僚均是出自贵族阶层,身份等级划分尚很严格,社会流动非常小。 ⑨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说“壅蔽”与“防壅蔽”不是这个时代君臣关系的主题,即使有这种政治现象也不是主流,没有引起这个时代人们的关注和论说。 ⑩乔健:《从“重礼义”到“尚功利”--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11)[美]余英时:《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编)》,(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年版,第10-24页。 (12)[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87页。在笔者看来,如果将管理国家功能的侧面称为“制度”,将涉及权力和地位分配的侧面称为“工具”,或许更为贴切。 (13)[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第250页。 (14)徐复观:《汉代一人专制政治下的官制演变》,载《两汉思想史》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汉书》卷八《宣帝纪》,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3页。 (16)元帝为太子时,曾不顾自己地位安全批评宣帝“持刑太深”。《汉书》卷九《元帝纪》,第277页。 (17)吕宗力:《汉代的谣言》,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0页。 (18)贾谊:《过秦论》,载《全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66页。 (19)所有的“雄才大略”都有其恶的一面,帝王为了追求宏大功业、丰功伟绩,往往罔顾普通小民的生命和生存,一将功成万骨枯,雄才大略背后不知有多少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0)《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68页。 (21)(22)(23)(24)(26)(27)《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68、268、268、269、271、274页。 (25)《史记》卷九十九《叔孙通列传》,第2720页。 (28)《汉书》卷三十六《刘向传》,第1959页。 (29)《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869页。 (30)《宋史》卷四○○《杨大全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158页。 (31)参见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32)《后汉书》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87页。 (33)《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第2222页。 (34)并不是说贾谊们得位就一定能使得政治更好,而是从权力争夺的角度而言,由于军功权贵的阻扰,文帝无法使贾谊这样的人物进入核心权力圈,贤能蔽壅就是皇帝被“壅蔽”,皇权受到诸多掣肘甚至是威胁。 (35)当然,举孝廉,将下层才俊引入统治阶层,也是国家建立社会重心,国家与社会逐渐融合的需要,不仅仅是出于武帝用人的考虑。 (36)《汉书》卷六《武帝纪》,第166-167页。 (37)《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颜师古引《汉官典职仪》,第742页。 (38)《汉书》卷九《元帝纪》,第287页。 (39)(40)(41)《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3283、3284、3284页。 (42)杨鸿年:《汉魏制度丛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页。 (43) 萧望之等与弘恭、石显的斗争归根结底是权力的争夺,而且萧望之等上台之后,也不一定能够将国家治理得更好,他们的政治策略就受到了王夫之的批评。但在萧望之等人的主观意愿及当时历史主流意识形态论述中,他们更为关注一般百姓的利益,关心国家政治的清明,较少谋私利,有儒家官僚应有的担当精神和正直品格,说他们代表正义的一方,似不太过。 (44)《北史》卷三十九《房彦谦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420页。 (45)《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328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