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摩尔根:《古代社会》,第3-17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9-195页;M. Fried,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Societ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7; E. R. Service, Origins of the State and Civilization, New York: Norton, 1975. (40)袁家荣:《略论湖南旧石器文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1-12页;袁家荣:《湖南旧石器文化的区域性类型及其地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第20-47页。 (41)储友信:《旧石器时代旷野居址初探》,《江汉考古》1998年第1期;袁家荣等:《三湘大地的原始社会》,田伏隆主编:《湖南历史图典》,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8-33页。 (42)袁家荣:《湖南道县玉蟾岩1万年以前的稻谷和陶器》,严文明、安田喜宪主编:《稻作陶器和都市的起源》,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31-42页。 (4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彭头山与八十垱》,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82、508页。 (4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5页。 (45)贺刚:《高庙遗址的发掘与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2期,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第113-124页。 (46)陈淳:《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中外理论、方法与研究之比较》,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第116-155页;刘莉:《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第145-175页。 (47)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146页。 (48)何介钧:《环珠江口的史前彩陶与大溪文化》,邓聪编:《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21-330页。 (49)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安乡县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2年第4期;尹检顺:《汤家岗文化初论》,《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50)何介钧:《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07-109页。 (51)王巍:《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文物》2006年第5期。 (52)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162-163页。 (53)参见陈淳:《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中外理论、方法与研究之比较》,第177页。 (54)参见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5-31页。 (55)何介钧:《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第390页。 (56)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77页。 (5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第290页。 (58)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141页。 (59)袁建平:《略论湖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玉佩饰》,《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6期,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第152-160页。 (60)袁建平:《论服饰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求索》2010年第8期。 (61)郭伟民:《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第271-272、57-62页。 (6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第478、594页;贾汉青:《从顾家坡墓地的发掘看史前时代文化交叉地带的部落冲突》,《华夏考古》2004年第4期。 (63)安田喜宪:《长江文明的环境考古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编:《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第13页。 (64)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澧县鸡叫城古城试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