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德中微"及其重建 北宋末年,国势衰微。是时有火德中微之说,如学官孟翊说:"本朝火德,应中微,有再受命之象。宜更年号、官名,一变世事,以厌当之。不然,期将近,不可忽。"[31]政和五年(1115年),都城修筑上清宝箓宫,"宣和末,忽有题字数行于瑶仙殿左扉云:'家中木蛀尽,南方火不明。吉人归塞漠,亘木又摧倾。'始不可辨,后方知金贼之变,家中木宋也,南方火乃火德,吉人亘木乃二帝御名。"[32] 有李元叔长民上《广汴都赋》而得进用,其中说:"若夫阳德之建,咸秩火神。于赫荧惑,厥位惟尊。次曰大火,时谓大辰,配曰阏伯,以序而陈。原夫帝业之创,自于宋地,盖乘是德而王天下。……赫赫皇宋,乘火德兮。奠都大梁,作民极兮。一祖六宗,世增饰兮。……天子万年,躬在宥兮。斯民永赖,跻仁寿兮。"[33]高唱火运万年,迎合了徽宗及一帮宠臣。在徽宗腐败政治乌云的笼罩下,崇祀"火德"之运的活动大为加强。政和(1111-1117年)中定《五礼新仪》,将与火德相系的荧惑之祀、阳德观火德真君之祀、应天府祀大火增列为"大祀"[34],宋朝的"火神"之祀进入了高潮。 南渡后,炎运中微之说更为盛行。面对半壁江山,国运之神日益尊隆。君臣乐道火运再兴,有关火德的谶纬之说纷纷而出。建炎三年(1129年),吉州(今江西吉安)修城,得一铜钟,上有铭文云:"唐兴元初,仲春中巳日,吾季爱子役长于庐陵,陨于西垒之巅。吾时司天文昭政令晦明。康定之始,末欲茔于他山,就瘗于西垒之垠。吾卜兹土,后当火德,五九之间,世衰道微。"[35]解者以之与唐兴元年(784年)以来史事牵强附会,以为莫不皆符。似又为宋之火德提出一前定之证。周密记淳熙中,孝宗君臣赋诗为乐,周必大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是言宋高宗生于大观丁亥(1107年),孝宗生于建炎丁未(1127年),光宗生于绍兴丁卯(1147年)之故。阴阳家以亥、卯、未为"三合",杨万里有诗云此:"天意分明昌火德,诞辰三世总丁年"[36]。又有人以为,"徽宗亲解玉带以授康邸,遂基火德中兴之祥。"[37] 南宋初,阏伯由"公"升格为"王"。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九日,南京留守司言:"应天府商土台系享祭大火及阏伯之地,先赐光德庙额,商土公阏伯特封商丘王。缘后来南北隔绝,屋宇尽行拆毁,止于台下野次荐奠,殊不称寅奉之意。已一面计置于本府,随宜修整,乞特加尊崇显号。"[38]遂诏依加封为商丘宣明王。后来规定,"今后祀荧惑、大辰,其配位称阏伯者,祝文位版并依应天府大火礼例,改称商丘宣明王,以称国家崇奉火正之意。"[39] 绍兴七年六月二日,礼部官员上奏说:"国家垂统,实感炎德,以宋建号,用诏万世。"要求"即行在所,每逢辰戌出纳之月,各设位望祭",说是此举"岂特昭炎德昌炽之福,盖亦弭灾之道也"[40]。于是乃有"望祭"之举。 崇祀火德的殿宇也纷纷而起。都城临安的东太乙宫中,有"火德殿,匾曰明离"[41]。绍兴十八年五月四日,礼部侍郎沈该上言请求"于宫观内别建一殿,专奉火德。配以阏伯,以时修祀。"诏令礼部太常寺,其后建于太一宫道院,揭名曰"明离"[42]。嘉泰年,以它邸改充开元宫,匾曰"明离之殿"。又建道宫名龙翔,以奉感生帝,宗阳宫也以奉感生帝[43]。嘉泰四年(1204年)六月三十日,"诏令临安府于开元宫火德真君殿之右,创建阏伯商邱宣明王殿。"此前,臣僚上言说:"本朝王以火德,于阏伯之祀奉事尤谨",且又已封王爵,"乞别建殿宇以彰国家崇祀火德之意"。礼部太常寺讨论议定,每岁立夏日差官祀开元宫,先火德真君,次商邱宣明王,礼仪依最为尊隆的太一宫体例。嘉定(1208-1224年)中,拨赐433亩田产为开元宫永业,且"特免纳租赋,其余寺观不得援例"[44]。 荧惑之祀也更为隆重。绍兴七年(1137年)五月十一日,太常博士黄积厚请举行"大祀如立夏日祀荧惑",得到批准,规定"比拟旧制,一视感生帝"。绍兴十八年五月四日,礼部官员重申了"国家乘火德之建以王天下,崇奉荧惑,犹所当先"[45]这一原则。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五月二十七日,礼部官员言:奉诏依旧作大祀的13祭中,包括有关于"火德"的祭祀6次:春分朝日、季春出火祀大辰、立夏日祀赤帝、秋分夕月、季秋内火祀大辰、立夏祀荧惑[46]。至此,基本完成了对国运的重建活动。比之前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越是求助于神力,越是国家虚弱的明证,此亦可见"神道设教"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了。 靖康二年(1126年)五月,徽宗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即位,是为宋高宗。他的第一个年号"建炎",正是取重建炎德即火德之意。改元诏书说:"朕惟火德中微,天命未改,考光武纪元之制,绍建隆开国之基,用赫丕图,益光前烈,可以靖康二年五月一日,改为建炎元年。"[47]在初议年号时,有提出用"炎兴"者,同样取火德兴旺之意,只因有人指出此年号曾为短命的蜀汉用过,故而改为"建炎"[48]。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一日,广王赵昰登基于福州,改元为"景炎"元年,也是取重建火德之意。 南宋末,兵部侍郎陈仲微目击宋王朝最后覆灭的日子,他记述说:"前宋以丙午、丁未而遭金祸,推论五行者,谓宋以火德王,故能水胜火。其后丙午、丁未,则上下兢兢以度厄运。今以丙子、丁丑归大元,岂非子者午之对,丑者未之对。而纳者亦有水胜火之义乎?……此天数之应如此。"[49]为宋政权火德之运的覆灭唱了一曲哀而不伤的挽歌,运数已尽,非我之罪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