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代“九边”的军数(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梁淼泰 参加讨论

大同。洪武初,设山西行都司,下辖大同左、右、前和蔚州、朔州五卫。宣德七年十二月,兵部说:"山西行都司所辖十二卫军士二万余人皆土军"[29]。《续文献通考》卷一二九有说明:"(洪武)十年,山西行都司请所辖边民自备兵械团结防边。从之"。编者按:"山西行都司所辖十二卫军士二万余人皆土军,盖始自团结,遂成土军也"。这是大同最早的军数。洪武二十五年,命"冯胜、傅友德帅开国公常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30]。时"往太原等府阅民户,四丁以上者籍其一为军,蠲其徭役,分隶各卫,赴大同等处开耕屯田。东胜立五卫,大同在城立五卫,大同迤东立六卫,卫五千六百人"[31]。洪武二十六年,"置大同后卫及东胜左右、阳和、天城、怀安、万全左右、宣府左右十卫于大同之东,高山、镇朔、定边、玉林、云川、镇虏、宣德七卫于大同之西,皆筑城置兵戍守"[32]。其中8卫属山西行都司,连洪武初所置安东中屯卫[33],山西行都司属卫12,按每卫5600人计,有军约近7万名,这是洪武十年山西边民团结防边以后山西行都司所增之军。大同"先年原设旗军一十三万五千有奇,马五万一千有奇。嘉靖间,偶因一二岁边事稍宁,遂议销兵节饷,军仅以八万八千为额,马仅以三万八千为额"[34]。此条史料虽未注明此13万余名为永乐间原额,但无论从大同军数与"九边"军总数的比例或是自正统至嘉靖四朝大同军数而言,永乐以后大同军数都未达到13万余名。《明世宗实录》记:"大同原额官军十二万六千二百余人"[35],此数与前数相近。"大同镇守总兵官","永乐七年置"[36],"原设"、"原额"应是永乐间的军额。隆庆间定经制,大同军数仍是按此原设之额而定。大同镇军的组成,以山西行都司所属卫所军为主,还有河南、山西班军。河南陈州、颍川两卫有大同操军[37]。山西戍军较多,宣德七年以前曾有13000人[38]。山西平阳、汾、潞等卫所官军7000余名轮班备御大同。此"原非旧规,向以正统土木之变,暂留戍守,遂成定例"[39]。周弘祖《大同论》记大同军数5万余名的同时,又记"粮料布花屯粮屯草及京运年例,通共银七十七万五千一百八十八两七钱五分",内"年例银七万两"。所记大同饷折银数虽与《谷山笔麈》卷一二《赋币》折计成化以前大同饷数77万余两相同,但增列了年例银数。据万历《明会典》记大同,"正统七年,始有京运"。至正德末年,大同年例不过5万两[40]。在潘潢《查核边镇主兵钱粮实数疏》内才见记大同年例银7万两,时已在嘉靖二十八年以后。可见《大同论》所记大同军数是嘉靖中期之数,并非明初原额。
    延绥。延绥是明初北方四镇之一,其镇城旧在绥德。洪武六年正月置绥德卫[41],"屯兵数万守之"[42]。"正统间,镇守都督王祯始筑榆林城,建缘边营堡二十四,岁调延安、绥德、庆阳三卫军分戍"[43]。成化十年,"延绥徙镇榆林"[44]。潘潢《议延绥新军疏》:"查得延绥镇原额马步骑操官军五万八千六十七员名,弘治八年二万五千四百二十三员名"[45]。魏焕记延绥原额更具体:"本镇所管三十四城堡常操新募轮班冬操夏种并事故等项原额马步骑操官军共五万八千六十七员名",内"常操延绥榆庆等卫马步官军四万一千五十四员名","轮班西安、南阳、潼关、宁山、颖上等卫所马步官军一万一千一十三员名","新召募甲军三千名","冬操夏种无马官军二千员名"[46]。杨一清在《论绥德卫迁改榆林城事宜状》中说:"正统年间,虏数入寇,西鄙靡宁,乃设榆林东西二路营堡,将绥德官兵调发沿边诸堡,分布操练,以备非常,寻又将户内夫丁,拔其壮健者于边,与旧操官兵相兼肆习调用。成化以来,边患益剧,朝廷从守臣议,增置榆林卫,镇臣节钺诸臣,居中以临之"[47]。可见潘潢和魏焕所记延绥原额是镇治徙治榆林后的军数,并非明初原额(魏焕称该镇为榆林镇)。不过,镇治的移徙、兵力分布的变动并未改变本镇的名称,常操之军仍由延安、绥德、庆阳等卫军组成,班军亦"俱系洪武、永乐以来旧规"[48]。镇治迁榆林后的年额是在明初定额后增加了榆林卫军、新募甲军和所拔的"户内夫丁"。余子俊《为边务事》:"照得榆林一带二十五营堡,东西萦迂二千余里,额设官军两班守备,每班不过一万二千五百员名"[49]。此25000名官军是徙治初原绥德官兵调发沿边诸堡守戍之军,所戍守营堡数少于34城堡,仍由延安、绥德、庆阳等卫军和西安、南阳等卫轮班官军组成,这应是永乐间延绥的额定军数,与洪武初年"屯兵数万守之"相应。周弘祖《榆林论》记军数同时又记粮料189728石,民粮3900石,草881260束。嘉靖九年,梁材记延绥屯粮66097石,粮料305000石,草1563099束[50]。《九边考》记夏税秋粮本折共291284石,加屯粮共357414石,草共1006757束。"九边"饷中民运和本色逐渐减少是其趋向,粮料草束数的比较似可说明《榆林论》所记军数晚于嘉靖前期。
    宁夏。永乐元年,"宁夏四卫马步旗军二万四百一十三人"[51]。宁夏四卫是"在城四卫"[52]。卫军之外,"永乐初调西安左、西安右、西安前、西安右护、潼关、宁羌、汉中等七卫及凤翔守御千户所官军共一万一千七十六员名,马五千四百五十七匹,分布宁夏并东西中三路备御轮班上下"[53]。四卫军与班军共31489名,这是宁夏镇最初的军数。其后班军有变动。宣德七年五月,"以延安、庆阳、平凉、巩昌四卫及西安前后左三卫官军戍宁夏,汉中、凤翔、金州三卫所去宁夏远皆应遣还,而于宁夏中护卫拨补,总计一万一千七百余人"[54]。不过,直至正统间,宁羌、汉中军士仍戍守宁夏[55]。《九边考》记:"本镇三路各城营堡原额马步守城及冬操夏种舍余土兵并备御官军共七万二百六十三员名"。又据嘉靖十九年巡抚都御史杨守礼疏言:"本镇宁夏等卫所原额官军五万六千一百五十九员名,实有二万五千六百二十一员名"[56]。减除卫军数,则轮班官军、土兵舍余为14104名。无论就宁夏军数与"九边"军总数的比例或是从正统至嘉靖四朝军数而言,正统至嘉靖间宁夏镇军不可能达到7万之数。《九边考》所记原额应是永乐间之额(内中铁柱泉堡实在马队官军377名未见事故逃亡数,似是嘉靖间军数)。宁夏"五卫兵成化以前尚有三万三千有奇"[57],如计入班军,全镇有军45000左右。如果《九边考》所记原额7万余名非永乐间军数,成化以前不可能仍有此数。周弘祖《宁夏论》有记"花马池一带边墙皆总制杨一清、王琼、唐龙增筑",似此,内中所记军数应在嘉靖十年以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