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牛李党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动态》 (日)渡边孝 参加讨论

所谓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9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两党自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因科举问题结恨,至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死于贬所崖州(海南岛),"列为朋党,皆挟邪取权,两相倾轧……纷转排陷,垂四十年。"以致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旧唐书》卷一七六《李宗闵传》双方之间斗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旧唐书·李宗闵传》对于牛李党争的这种观点,到了宋代几乎成为定论。至现代,陈寅恪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新见解,对此后关于牛李党争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岑仲勉对陈寅恪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岑氏的主要观点是李德裕无党说,由此对一些基本事实,诸如"牛党"、"李党"的名称,元和三年的科举(制科)是否是党争的肇始等问题明确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其中存在着重大疑义。近年来,以陈、岑两家说法为主,以中国大陆为中心陆续发表了有关论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考虑有关史料的党派倾向性,关于牛李党争的研究现状,与其说是看不到有归同的趋向,倒不如说目前还处于一种混沌状态。鉴于这种情况,本文特地将以前关于牛李党争的研究史作一番概述,主要是比较各说之间的异同,以备他日的考论研究。
    下面,首先介绍围绕牛李党争的整体面貌的研究史及与牛李党争基本性质有关的问题;第二章就与党争有关的个别问题,较为详细地介绍以前的研究状况,对于其中某些重要的问题,笔者试图提出自己个人的见解;最后是第三章,想简略地介绍关于史料问题的不同理解,篇末附以《牛李党争研究文献简要目录》,因此,本文中所提到的论文从略。由于"牛李党争"这一名词确实存在问题,为了避免引起混乱,在这里将按通例使用这一名词;另外,除了引用原作者的引文之外,象"贵族"、"士(世)族"、"新兴地主阶级"和"庶族"等,也都作为同义语使用,这一点是需要预先申明的。
    一、牛李党争研究史概观
    本节首先按照年代追述牛李党争整体研究的情况,概述研究史的来龙去脉,关于其性质的各个具体问题,将由专节讨论。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出版,三联书店1956年再版)对唐代政治史的开拓性研究,是一种里程碑式的业绩,这是众所周知的。关于牛李党争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在陈氏的研究中也有论述。因此,关于牛李党争的一些专题论考几乎都提到陈氏的观点,但有些引述是极为片面的,或者是近于曲解的。所以,我们首先有必要稍为详细地介绍一下陈氏的观点。
    陈氏在此书上篇"统治阶级氏族及其升降"一文中,曾提出这样一个有名的观点:西魏经北周、隋至唐初一直存在着一个统治集团中心。在隋和唐初的政局中,"关陇集团"严厉压抑东汉魏晋以来炫耀门第和传统的"山东集团"并垄断了政权。但是,由于则天武后通过科举(特别是进士科)锐意提拔"新兴阶级",致使"关陇集团"解体崩溃。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政局,转移为科举出身的"新兴阶级"与"魏晋、北朝以来的旧士族"之间的对立(1957年《再版》,23页)。在中篇"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中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安史之乱以后担负长安政局的士大夫中,崇尚经学、嫌恶进士浮华的人,一般来说是"山东士族"的旧家;而进士出身、风纪"浮华放浪"的则是武后统治以来的"新兴阶级",而前者即李党,后者则是牛党(73页)。但是,士族中也有堕落而丧失士风者,他们在实质上并不能算作是"新兴阶级",又和"新兴阶级"掺和在一起,依靠科举进入仕途,在科场中和座主、门生、同年相互利用,形成朋党,象没落士族出身的牛党骁将杨嗣复和杨虞卿兄弟就是一例(79-80页);而李党中也有进士出身者,牛党中也有旧士族出身者,但这只是少数特例。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确认:李党是重门第的"山东士族"集团,而牛党是重科举的"新兴阶级"集团(86页)。
    值得注意的是,陈氏认为牛李党争的本质是"山东士族"与"新兴阶级"之争的看法,是建立在对自北朝以至隋唐长期的政治、社会、文化史发展之上的,而以后的研究(特别是中国大陆的研究),仅仅着眼于牛李党争的局部,将这场斗党争说成是"科举与门第之争",甚至简单化地认为是"士庶之争",这多半是不符合陈氏的原意的。再则,陈氏还有第二个值得注意的论点,他指出宪宗朝以来,李党主张用武力削平藩镇,而牛党则反对用兵,对削平藩镇持消极态度(97页)。陈氏的上述观点,开牛李党争基础研究之先河,后来围绕陈氏的观点引发种种议论,以此推动了对牛李党争的整个研究。
    首先,韩国磐于1954年和1961年依据阶级史观,对陈氏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949年以后,中国隋唐史观的大势,是将该时期理解为士(世)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的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抗争期。韩氏根据这种观点认为,"中小地主阶级"依靠科举制跃升官界,形成了新官僚集团即牛党,与依据门第的旧有"门阀世族"(李党)形成了对立,于是引发了牛李党争。这两个集团的斗争始于玄宗朝的张说和宇文融,经安史之乱后杨炎、元载与刘晏、卢杞之间的对立,唐中叶以后连绵不断。而牛李党争是这两个集团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斗争。结果,以新官僚集团的牛党的胜利而告终,而科举制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封建官僚统治中则发挥着杠杆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