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途结构述要(6)
[14]《旧唐书·职官志》三节度使及防御团练使条下,分记诸副使、判官后注曰:"检讨未见品秩。"其实此类既非正官原无品秩,故须"带职"以寓品秩。《资治通鉴》卷216天宝十载二月胡注谓节镇"其属亦率带六品以下朝职,谓之带职。"是也。 [15]《晋书·刘曜载记》。 [16]《晋书·石勒载记》下。 [17]《晋书·姚兴载记》。 [18]《周书·静帝纪》大定元年。 [19]《册府元龟》卷645《贡举部》科目。 [20]《唐摭言》卷1《试杂文》并参《旧唐书·杨绾传》。 [21]楼劲:论科举制的几个问题,《学术月刊》1994年第10期、另参吴宗国:科举制与唐代高级官吏的选拔,载《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22]《隋书·文帝纪》仁寿元年诏:"朕抚临天下,思弘德教;延集学徒,崇建庠序;开进仕之路,佇贤隽之人。而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亦不少;徒有名录,空度岁时,未有德为代范,才任国用。" [23]《唐摭言》卷1《两监》龙朔二年九月敕。《唐会要》卷35《学校》载此为神龙二年九月敕。 [24]《唐六典》卷26《东宫官》:崇文馆生"其课试举送如弘文馆"。 [25]参《唐摭言》卷1《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两监》、《乡贡》。 [26]《唐摭言》卷1《两监》。 [27]如《魏书·李传》载其上疏:"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义通明者充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显祖从之。另参《后汉书·质帝纪》。 [28]《新唐书、选举志》载第三类:纳课品子万人,亲事、帐内万人。又载第二类:千牛备身80人、备身左右256人、进马16人、斋郎862人、执仗、执乘每府各32人。同书《百官志》四载皇帝三卫4963人、太子三卫"员皆亡"。以上第二类不计太子三卫及各府执仗,执乘已达6177人。 [29]《通典·职官二十二》。 [30]《旧唐书·职官志》三。 [31]《旧唐书·职官志》一,参《唐会要》卷75《杂处置》太和五年二月吏部奏。 [32]《唐六典》卷5《兵部》。 [33]《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勋官九百人无职任者,番上于兵部。"《唐六典》卷5《兵部》载各地执役勋官额:上州都督府60人,中州45人,下州35人。《通典·职官十五》载天宝时上州109个,中州29个、下州189个。据此估算,番上于兵部和执役于各地的勋官限额为900人加14460人共15360人。 [34]《旧唐书·职官志》一。 [35]《唐律疏议·名例篇》工、乐、杂户及妇人犯流决杖条。 [36]《新唐书·选举志》。 [37]《通典·职官二十二》开元二十五年官品列太史监历生、天文观生为流外七品。 [38]《唐会要》卷67《伎术官》。 [39]《通典·选举三》。 [40]《新唐书·选举志》。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