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毛奇龄与明末清初的学术(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黄爱平 参加讨论

清代初年,随着学风逐渐由空返实,经学复兴,学者纷纷抛弃理学,回归原典。然而,儒家经籍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不仅其本身篇章错乱、字句讹舛之处所在多有,而且后人的附会、伪托亦不一而足,严重淆乱了经书的原貌。因此,清初学者回归原典的首要工作,就是辨伪考证,力求恢复其本来面目。诸如对《周易》、《尚书》、《诗经》、《周礼》、《大学》、《中庸》等经籍,陈确、黄宗羲、黄宗炎、朱彝尊、万斯大、胡渭、阎若璩、姚际恒等诸多学者,都曾分别作过辨伪考证、廓清讹误的工作。而在清初群经辨伪的潮流中,毛奇龄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研究《易经》,尤为致力于驳正宋儒图、书之说,廓清宋明以来种种谬误曲解。《易经》本为古代儒家重要典籍之一,相传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所作,因而位居六经之首,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自汉以来,疏解繁多。五代宋初,有华山道士陈抟者,始臆造出由黑白点子排列组成的河图、洛书,据此说《易》并传授其徒。此后,或许是为了强化儒学的哲学思辨,以弥补儒家宇宙论的不足,并与佛老思想相抗衡,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等理学家都接受了陈抟的说法,辗转传授增益,附会出《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等凡九种。至朱熹作《易本义》、《易学启蒙》二书,即以九图冠其卷首,并据此推阐《易》理,解释宇宙万物化生之义。自此而后,图、书之说便随着理学的盛行而流传了几百年。当然,宋代以降,历代都有学者对这些图、书的来历以及图、书本身的真伪提出怀疑。清初黄宗羲著《易学象数论》,首开考辨《易》图之风,稍后,黄宗炎作《图书辨惑》,朱彝尊撰《太极图授受考》,均从不同角度,力斥图、书之非。毛奇龄与之并起,详加考辨。他说,先秦至两汉的典籍,如《易大传》、《尚书》、《论语》、《竹书纪年》、《帝王世纪》等,均未述及《河图》,汉唐学者,上自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费直、马融、郑玄、虞翻、荀爽各家,下至陆德明、孔颖达、李鼎祚诸人,也都未见《河图》、《洛书》。"乃赵宋之世,当太平兴国之年,忽有华山道士陈抟者,骤出《河图》、《洛书》,并《先天图》、古《易》以示世,称为三宝,并不言授自何人,得自何处,传自何家,出自何书之中,嬗自何方术技士之手。当时见之者亦未之信,惟游其门者,有种放、李溉二人,深契其说。而放受《先天》四图,溉受《图》、《书》,各得一宝。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至牧而其说始行于时。于是庆历前后士子说《易》者始言图、书。"然而所言各异,有以四十五数者为《洛书》,五十五数者为《河图》,亦有颠倒相反者。毛奇龄批评说:"夫《图》、《书》非他,神圣之事也。岂有神圣之事而一人授之,一二人受之,授者无凭,受之者无据,而或四或五,或方或圆,或羲或禹,或卦或范,彼此可以争,先后可以易,一室两家,茫无定准,其为不足道亦可见矣。"(44)为揭穿华山道士臆造《河图》、《洛书》的依据,毛奇龄进一步追根溯源,指出《河图》系据《系辞传》"大衍之数"郑玄的注解推衍而来,《洛书》则取自纬书《乾凿度》中的"太乙下九宫法"。至于所谓的《太极图》,一源于道家《上方大洞真元妙经》里的"太极先天之图",而后者又出自魏伯阳《参同契》中的"水火匡廓"和"三五至精"二图;另一来源则是佛教《圭峰禅源诠集》中的"十重图"。毛奇龄总结说:"是抟所为图,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禅源诠集》,而总出于《参同契》。是真赃实据,凿凿要领",(45)不可动摇。可以说,毛奇龄对图、书的考辨,与清初黄宗羲、黄宗炎、朱彝尊诸学者的考证辨伪互相发明,基本上揭穿了华山道士作伪的真面目以及图、书本身的渊源所自,为其后继起的学者进一步详加辨析,并最终使图、书之伪成为定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谓"排击异学,殊有功于经义",(46)当为定评。
    摧陷廓清而外,毛奇龄还通过对《易经》的湛深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易》学体系。他认为《易经》一书,实赅五义,即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其中变易、交易为伏羲之易,反易、对易、移易则为文王、周公之易。学者但知前者,不知后者,实未解《易经》"三古不传之蕴"。他说:"《易》有五易,世第知两易,而不知三易,故但可言《易》,而不可以言《周易》。夫所谓两易者何也?一曰变易,谓阳变阴,阴变阳也;一曰交易,谓阴交乎阳,阳交乎阴也。此两易者,前儒能言之,然此只伏羲氏之《易》也。是何也?则以画卦用变易,重卦用交易也。画卦、重卦,伏羲之事也。若夫三易,则一曰反易,谓相其顺逆,审其向背而反见之;一曰对易,谓比其阴阳,絜其刚柔而对观之;一曰移易,谓审其分聚,计其往来,而推移而上下之。此三易者,自汉魏迄今,多未之著,而《周易》之所为《易》,实本诸此。是何也?则以序卦用反易,分经用对易,演易系词用移易也。夫序卦分经者,文王之为《易》也,演易系词者,则亦文王之为《易》,而或云周公之为《易》也。夫文王、周公之为《易》,则正《周易》也,今既说《周易》,而曾不知周之为《易》也,而可乎?"(47)因此,毛奇龄据此五易之法,"旁搜两汉焦、京以后七十六家之学,片番只字,钩稽无剩,以致旁通、卦变、卦综、相生诸法,并皆罗缕而祛别之。三圣之秘,发挥备尽。著为《仲氏易》三十卷、《推易始末》四卷",(48)在清初的《易》学研究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当时及后世的学者评论其"《易》义一复汉、魏、隋、唐诸旧儒推《易》之法,以会之三圣之意,使三圣合一,无所谓羲有羲《易》,文有文《易》之谬说",(49)"虽不勉牵合附会,以词求胜之失,而大致引据古人,终不同于冥心臆测者也。"(5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