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新邑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彭裕商 参加讨论

    五其它相关问题
        以下将简要讨论与周初新邑营建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以作为上文的补充。
        (一)周初殷遗的迁徙。周初成王平叛以后,曾将大批殷遗民迁到洛邑地区。学者多以为殷民是一次迁徙到成周,以后再未动过。但如仔细考察,就会发现殷民的迁徙实有前后两次。第一次是由殷都迁到成周附近,第二次则是由第一次的迁徙地再迁往新邑做长久的居住。
        关于周人迁徙殷遗民,《尚书》和《逸周书》有如下的记载:
        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我乃明至天罚,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
        --《书·多士》
        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
        --《书·多方》
        (成王)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俘殷献民,迁于九毕。
        --《逸周书·作洛解》由《多士》的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殷民的迁徙前后实为两次。“昔朕来自奄……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是第一次迁徙;“今朕作大邑于兹洛”几句是第二次迁徙。第一次迁徙在篇中是追述,所以用“昔”;第二次迁徙是目前的事,所以用“今”。“昔”与“今”相对,分别表示前后两次迁徙之命。
        第一次迁徙,时间是“昔朕来自奄”,《多方》作于成王践奄还归宗周时,已说“尔乃自时洛邑”,可知殷人已迁至“洛邑”,二者的记载是吻合的。成王践奄在成王三年(注:彭裕商:《周公摄政考》,《文史》45辑。),这就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殷人自殷都地区迁往洛地的时间是在成王三年。《作雒解》记载殷民的迁徙在成王平叛以后,时间也大致不差。其迁居的具体地点,《多方》说是“洛邑”,《作洛解》说在“九毕”。《多方》的“洛邑”肯定不是新邑,因为新邑当时还没有开始营建。“洛邑”也不是成周,因为周初文献和古文字材料,从未见到称成周为洛邑的例子。并且《多士》说“比事臣我宗”,比者近也,可知殷民所迁之地是在“我宗”附近,“我宗”为周之宗庙所在,当然是指成周,这也说明“洛邑”不是成周。《作雒解》所说的“九毕”,孔注云:“成周之地”。唐兰先生认为九毕应为九里之误,九里为成周之地(注: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25页。)。所谓“成周之地”,当然也是成周附近之地,不然,何不直接说迁于成周,而要说九毕。总之,殷人所迁的洛邑既不是成周,更不是成王五年才开始营建的新邑,而是洛地的另一座城邑。这座城邑由甲骨文的记载来看,至迟在晚殷时期已经存在。以下是两条帝乙帝辛时的卜辞:
        癸丑[卜在]洛贞:王[旬]亡祸?(《合集》36959)
        癸丑[王卜]在洛(注:本条卜辞由拓片来看,洛字和字之间也可能还有缺字,但“在其卜”乃第五期卜辞常见的文例,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肯定本条卜辞的洛是指洛地的城邑,而非洛水。)贞:[旬亡]祸?王[占曰]吉。(《合集》36960)
        由上可见,当时商王住在洛地,则此地必有宫室等建筑,其为城邑是无疑的。第二条卜辞还称洛为,者师之所驻,说明此地的城邑还应有一定规模。甲骨文的洛和洛应该就是《多方》所说的洛邑(注:郑杰祥先生也认为甲骨文的洛应在古洛水下游,今洛阳市所处的河洛平原之上。详《商代地理概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280页。),成王三年,殷人自殷都一带迁往此地。《召诰》记载新邑的营建者是“庶殷”,也说明殷人早已迁至此地。不然,如此地在成王三年尚属荒野,很难想象能将大批殷民迁到此地。汉魏时代尚有文献记载洛阳东北有周初殷顽民曾经居住过的“上商里”。《后汉书·鲍永传》:“赐永洛阳商里宅。”李贤注:“《东观记》曰:‘赐洛阳上商里宅。’陆机《洛阳记》曰:‘上商里在洛阳东北,本殷顽人所居,故曰上商里宅也。’”甲骨文的洛、洛,《多方》的洛邑,应即此地或其附近一带。
        伪古文《尚书·毕命》有这样一段话:“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王室”应指成周无疑,所迁之洛邑密迩王室,即在成周附近,与本文上面所论相合。伪古文《尚书》学者多不屑一顾,但近年已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如李学勤先生早已指出,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一般都要经过历代的整理,并有较大的变化,才能定型,古人整理古籍的要求和标准可能和今天不一样,“清代学者批评的今本古文《尚书》(按:即伪古文《尚书》),其中有些问题也许就出于整理的缘故。”(注:李学勤:《对古书的反思》,《李学勤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45-46页。)笔者同意李先生的看法。关于周初迁殷民的详情,《书序》云:“成周既成,迁殷顽民”,足证汉人已不太清楚,而《毕命》却说“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早已超出汉人的师说范围,必有所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