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陈良伟 参加讨论

根据文献提供的线索,我们来到叠溪,但只找到了明清时期的叠溪古城,并发现了一批唐初佛教造像。另据当地文管部门提供的拓本,得知在其附近,原有一躯南齐永明年间造像。
    叠溪佛教造像遗址位于较场区较场村南约1里的区中学校园内,原为一块天然平顶巨石,状若椭圆形,其上共凿22龛佛教造像和若干段铭刻。佛教造像不仅为我们研究岷江流域的古代佛教历史、西域佛教的南传、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题记为我们研究南北朝至唐初的该地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例:文献记载,宋、齐二朝政辖向西不过都江堰市,而南齐永明元年造像题记不仅有“永明元年”年号,而且有“镇主胜庄”等铭刻,则表明,至少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南朝在岷江流域的统治是延伸到叠溪一带的,因属边疆,故不置县而设镇,因此有“镇主”之名。据此推测:在南北朝时期,自吐谷浑继前凉、后凉、南凉、西秦控有河南地、并越过白龙江之后,吐谷浑与南朝的边界就在叠溪至镇坪一带。
    明清时期,为了维护由茂汶往叠溪的岷江沿岸的交通,中央政府在沿线设置了一关十堡。[⑤f]由此北行至较场坝。
    根据文献提供的线索,在叠溪之北约60里应有唐代的石臼戍,然此次我们没有找到这个戍堡遗址。据文献,石臼戍是南朝的西北边界,由此向北便入吐谷浑地界。
    二、松灌丝道北段的考古调查
    由唐代的石臼戍出发,北行,便进入吐谷浑的地界。南北朝时期,吐谷浑在白龙江南岸拥有大片领地,这在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这次考古调查,我们在白龙江南岸的松灌丝道沿线一共发现了4座城址,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吐谷浑维持河南道松灌丝道有关。
    1.镇坪龙涸城故址
    文献记载,起自蜀汉,终于萧梁,叠溪城北,松藩城南,原有一座古城名叫龙涸,或名龙鹄、龙格、龙鹤。最初,龙涸城不称城,而称“围”:“初,蜀以汶山郡北逼阴平、武都,故于险要置守,自汶江、龙鹤、冉、白马、匡用五围,皆置修屯牙门。晋初以御夷微,因仍其守。”[①g]后来,吐谷浑拓“围”筑城,龙涸城成为吐谷浑在白龙江南岸最重要的大城:“吐谷浑遂徙上陇,止于罕暨甘松,南界昂城、龙涸……”[②g]。
    关于该城的地望,诸典记载是有差异的。杜佑曰:“龙涸城,吐谷浑南界也,去成都千余里。”[③g]《水经注·江水》二曰:“龙涸在蚕陵北八十里。”《类聚》卷六引段国《沙州记》曰:“龙涸北四十里有白马关,关甚险峻,使十人守险,虽万夫亦不能前。”《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三十二《剑南道》中曰:“龙涸故城,俗名防浑城,在县(卫山)北十一里”。按:蚕陵县北八十里是松潘县镇坪乡;镇坪乡北四十里是镇江关,其地当松潘东去白马羌的要隘。仅以文献资料,龙涸古城应在现今松潘县镇坪乡一带。由叠溪往镇坪经过明清所设的普安堡、太平堡、永镇堡、平定关、靖夷堡、镇番堡,约75里至镇坪。[④g]根据文献所提供的线索,我们实地考察了镇坪乡一带,然没有发现汉唐时期遗迹,仅在岷江东岸发现明代的城堡一座,该城地当松灌之道,是明代镇坪堡故址。
    自蜀汉至北周,为何要在此地置“围”、“城”、“郡”,推测与古代交通有关。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其地境内多山,易守难攻;傍岷江,地当松灌支道要冲;其东,越东岷山,东南可沿青片河往北川,正东可沿白草河折而北往平武。据明代文献,白草羌、青片羌都是白马羌的一支,在南北朝至宋一段极其活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