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陈良伟 参加讨论

结合文物与文献,我们倾向于认为,卡坝古城应是南北朝时期的“三交口城”,《周书》作“三交口”。[①i]北周时置甘松防,后置芳州。[②i]隋时此地置常芳县,初隶芳州,后隶叠州西漒郡。[③i]唐初置常芬县、甘松府、芳州,神龙元年以后移县名,隶叠州。[④i]宋代以后,文献缺载。唐代,这里仍然是重要的战略要地,[⑤i]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口岸城市。[⑥i]
    4.迭部然闹古城
    由卡坝古城向西,沿白龙江而上,约50里至然闹古城。然闹古城位于迭部县城东约3里的然闹村内,两当公路穿古城而过。“然闹”,藏语是“城里边”的意思。古城建筑在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上,故城内随处可见破碎的彩陶片。彩陶图案绚丽,质地优良。
    然闹古城布局比较复杂,南城垣在两当公路南侧,共有三道。最南的一道城垣临白龙江,因地势而建,略呈变曲,全长约100米,残基约2米,高约1-1.米;其北是第二道南城垣,东段残缺,残长约50米,夯筑,其基宽约8米,残高约6米。第三道南城垣在第二道南城垣北侧约20米,残长约80米,夯筑,其基宽约8米,残高约6米,古城的西城垣有两道:偏西的城垣在拉拉曲西端,全长约250米,由北山顶的一个烽燧开始算起,自北而南,路向东折,越两当公路后,再度东折,贴拉拉曲下游,终于一个台地;偏东的城垣全长约120余米,在拉拉曲东侧,其由城正北的一个孤峰的西端引下,贴拉拉曲东岸而下,还未到两当公路就已消失。外侧西城垣基宽约8米,残高约4米,内侧西城垣遭破坏,基宽约4米,残高不足2米。
    古城的东城垣只有一道,全长约170米,断为数段,其北从北山脚下引发,向南,横穿两当公路,再南因地势,略向西折,终端与南垣相接。从最北端残留的一段城垣看,东城垣由纯黄土夯筑而成,残高约8米,基宽在6米以上。
    古城的北城垣有两道。偏北的城垣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北城垣在正北的孤峰上,全长约60米,基宽约1米,残高约0.5米。西段北城垣在孤峰和那扎山之间的拉拉沟上,全长约50米,基宽约2米,残高2米,土杂石砌垒。偏南的北城垣残破严重,大多地段仅存基址,依正北孤峰山根而筑,全长约90米,基宽约6米,残高约3米。偏南的北城垣有一段保存稍好。
    在古城北侧的孤峰上,有一块长约70米、宽约60米的平地,平地平面呈等腰三角形,其上原应有一座古城,因部分遗迹尚可辨认。后来,这座古城被一喇嘛教寺院占据,现在遗址多为喇嘛教寺院建筑遗迹。据当地居民介绍,这座喇嘛教寺院于解放初期废弃。从孤峰的平台上向西了望,便可看到那扎南坡上的一个烽遂或角楼遗址,其与孤峰在几乎相同的海拔线上。其南端与西城垣外城垣相接,其东端与北城垣外侧城垣在同一直线上。在平台、独峰南山脚上城垣附近、外侧西城垣处采集到大量布纹瓦片、陶片和一些筒瓦残件。布纹瓦片如同卡坝古城所出。
    据文献记载,然闹古城,最初是羌人的分布地,“历秦、汉、魏、晋、诸羌常保据焉。”[①j]十六国时,这里应是前赵“漒川屯”所居之地:“又石勒杀刘曜,骏因长安乱,复河南地,至于狄道,置武卫、石门、侯和、漒川、甘松五屯护军,与勒分境。”[②j]东晋时,吐谷浑控有此地,置西漒城:“西宏城东有西漒城,因山为名,可容四百余人。”[③j]后因是城置西疆公,并将该城作为吐谷浑南下岷江,筹建龙涸城的基地:“义熙中,阿柴遣其从子西疆公吐谷浑敕来泥拓土至龙涸、平康。”[④j]南北朝后期,北周逐吐谷浑,置叠州:“周武帝建德六年,西逐请戎,始统有其地,乃置叠州,盖取山川重叠为义”。隋时,一度废州、郡,而将其县隶洮州:“隋大业元年废叠州,以县属洮州”[⑤j]。唐初,州城筑在一座山上,“今州城在独山上,西临绝涧,南枕羌水”。这和我们在然闹古城调查的情况基本吻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