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陈良伟 参加讨论

由镇坪向北,明清时期的古道是沿着岷江,经过现今的镇江关、新塘关、西宁关、松潘县城、川主寺而北行的。从唐王朝于松潘进安镇置州一点分析,大概在唐宋时期也是沿着这条道路北行的。然而,通过实地调查,并向当地的药农了解,在南北朝时期,由镇江关折而北偏西行,沿着大姓沟而上,才是松灌支道的主干道。大姓沟沿岸都是草地,水源也极其丰沛,道路也比较好走。在这条道路的沿线,有许多邑落,应是比较理想的打尖之处。直到今天,药农、猎户还是走这条道路而不走松潘县城。追溯松潘县城直到唐代始兴起,而在此以前一直不见经籍的真正原因,应与这条道路的兴衰有关。由镇坪出发,经镇江关、大姓沟,可直接到达包座河上游。
    由当地的牧民、药农的引导,我们由黄胜关出发,经西羊洞河、大玛河,来到了尕里台。尕里台是一片草地,由此向北往包座河中游流域的加阿卡古城,沿途所经之地,山低、草饶、水美,道路平坦,唯缺树木。这和文献记载基本相同。[①h]
    2.迭部县加阿卡古城
    由尕里台出发,北行,约100余里便来到了包座河的上游。沿包座河而下,沿线草地,不百里至加阿卡古城。加阿卡古城位于达拉沟(又称包座河)口南约15公里、甘南的重要的喇嘛教寺院勾洁寺约2公里。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城垣是由三种方法依次夯筑的:东城垣的内部是用纯黄土筑的;东城垣的外部是用土杂石包砌而成的;南城垣的外层先用纯黄土一层,然后再在其上砌垒一层细石块,余此类推,纯黄土的高度一般约30厘米,分3-4次筑成,细小石块和沙石层的厚度一般在10-15公分左右。三种筑造方法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筑造技术。城内依自然地貌形成三个台地。西南原是山坡,形成最高的一个台地;城中心原在山坡下,略事平整形成第二个台地;第三个台地在城的东北角,这里临河。古城的中央,有一个土杂石夯筑起的建筑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米,南北宽约25米,垣残高1米,基宽1.5米,是城内仅存的建筑遗址。古城建筑在早期遗址上,故城内及城垣上残留大量彩陶片、夹砂灰陶片和少量细泥灰陶和红陶片。同行的迭部县文物干部还从城垣上挖出了一件有肩石斧。与城垣建筑时代相当的遗迹不多。该古城位于卡坝往包座、尕里台古今道路的必经之地,应该与丝绸之路河南道有一定关系。如果将该城与其北约5公里河东岸山崖上的烽燧、北约7公里河西岸崖壁上保留的古栈道遗迹[②h]、北约15公里白龙江南岸的卡坝古城联系起来考虑,则能得出一个由加阿卡往卡坝古今道路基本重叠的结论。
    这座古城究竟是历史上的哪座古城?现据文献材料,结合考古调查,提出初步看法。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在岷县以西、氐道县以北并未建立过郡县。蜀汉时期,虽然姜维频频启用松灌道与曹魏争夺对西平、陇石的领导权,有可能经过这里,但在其所筑的岷江沿线“五围”中没有提到该城。这座古城地处甘松岭中段,疑其始筑城垣于东晋时期,是前凉张骏所筑甘松屯护军城。[③h]北周时,于此置恒香郡。[④h]卡坝古城的所在的常芬县隶于此地。[⑤h]唐初,这里是恒香县、恒香戍的所在地。[⑥h]由加阿拉古城出发,向北,傍达拉沟,穿山行谷地,约30里就到达卡坝古城。
    3.卡坝古城
    卡坝古城位于迭部县城东约50里、卡坝村东约2里,地当达拉沟水汇入白龙江水处的东岸。当地居民亦称其为达拉沟口古城。古城两面环水,一面环山,东边面对开阔地带,乃是一个难攻易守的战略要地。古城保存情况不十分理想,布局比较复杂。东城垣现已断为四段,中间有缺口,以这缺口为座标,东城垣的北段保存稍好,残长约40米,裂为两截,其基宽约4米,残高约4米,从断面看,有补筑的痕迹;南段裂为两截,偏南的一截东面略向外突,偏北的一截一直延伸到南山根。东城垣全长约110米。南城垣分成两段:一段,黄土夯筑,保存不好,另一段,从东城墙的南墙根引出,沿山修筑,一直修到山顶,然后再从另一端砌下来,与西城垣南头相接,其基宽约2米,残高1-1.5米不等。西城墙裂为两段,两当公路从缺口处通过。北城垣因修公路已被拆毁,遗迹荡然无存。值得注意的是,两当公路从城中心横穿而过,在城内的两当公路的南端靠西的一段,东西向又筑起一道城垣。城垣基宽约1.2-1.5米,残高1.5-2.5米,残长约60米。城内散布遗物不多。我们采集到几件布纹瓦片。这是青海地区吐谷浑时期比较典型的遗物。在我们之前,当地文物部门在此采集到两片白瓷片,据说是宋代遗物。就现状看,东城垣,南山上城垣,内城城垣分属不同筑造风格,有可能是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构筑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