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仔细爬梳史料,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庾冰卒于建元二年(344年)十一月,谢尚遂得受诏刺江州,然旋以庾翼故免职。《晋书·庾翼传》:"兄冰卒,……还镇夏口,悉取冰所领兵自配,以兄子统为寻阳太守。诏使翼还督江州,又领豫州刺吏,辞豫州。"同书《穆帝纪》更明确讲,庾翼直到死前都是江州刺史:"(永和元年)秋七月庚午,持节、都督江荆司梁雍益宁七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征西将军、都亭侯庾翼卒。"那么,谢尚离开江州之任后的去向是哪里呢?我们认为,谢尚是返回刺江之前的江夏,复为太守。还有一种可能,谢尚尚未来得及离开江夏,即被解江州任。不管何种情况,他都没有直接由江州去豫州,当时的豫州刺史仍是原任路永。《晋书·罗含传》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罗含原为江夏从事,"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寻转州主簿。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将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世说新语·规箴篇》亦记此事:"罗君章为桓宣武从事,谢镇西作江夏,往检校之。"桓温接任荆州的时间在庾翼死后的次月,即穆帝永和元年八月。桓温临州后遣罗含去江夏检劾,说明至迟在此时谢尚仍在江夏任守。桓温、谢尚齐名,江夏为荆州重郡,庾翼为刺史,州治与郡治同在夏口。桓温检劾谢尚,是一山不容二虎,不愿谢尚久居辖区之内。谢尚不久由江夏转守宣城,大约就是遭到了桓温的暗算。《晋书·顾和传》:"南中郎将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入甲戌赦,听自首减死。而尚近表云干包藏奸猾,则收行刑。干事状自郡,非犯军戎,不由都督。案尚蒙亲贤之举,荷文武之任,不能为国惜体,平心听断,内挟小憾,肆其威虐,远近怪愕,莫不解体。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这段史料证明:(一)谢尚离江夏前,曾险些以奸赃罪被桓温除掉。(二)谢尚领江州刺史时,曾被授予督豫州四郡之职。在还江夏、到宣城这一段时间里,仍保留着都督的职务。他杀陈干,即是以此名义下进行的。(三)史文内的"甲戌赦",是穆帝登基、太后临朝时的大赦。此事显然也发生在永和元年八月,桓温刺荆之初。还是同年八月,路永叛奔石赵。此前,豫州刺史一直是路永,与谢尚无关。谢尚据有豫州,是接替病故的赵胤,时间当在永和元年末到次年初。《宋书·州郡志》豫州刺史条记载"(永和)二年,刺史谢尚初镇芜湖",即是个明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