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战时后方经济的若干关系(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 王瑞成 参加讨论

战时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为战争目标服务。这是压倒一切的经济目标,所以战时后方经济也是围绕这一目标而运作的。
    从工业内迁开始,政府动员和内迁的工矿企业都是与国防和国计民生有关的。内迁的国营厂矿,除了少数钢铁、机械、电器等重工业工厂外,大部分是兵工厂和与兵器工业相配套的工厂。与普通国营工业、民营工业的内迁相比,兵器工业的迁移相对来说是比较彻底和完整的。据1941年的统计,普通工业内迁厂矿有448家, 约占战前全国工矿企业数的11.3%,而兵器工业几乎所有的工厂及其附属单位都进行了迁移,仅内迁四川、云南、贵州的兵工企业就有19家[10]。就迁运的设备、材料的数量而论,普通工业内迁的448家厂矿共迁运了12080吨,而属兵工系统的钢迁会一家就迁运设备器材达37252吨之多[11], 显示出明显的军事工业优先的特点。
    战时后方的生产能力大部分也是直接或间接为军事工业服务,不仅军工企业生产军火,一些民用工业也一度直接投入军火生产。机械工业在1939年以前大都以生产军火为主。据统计,后方民营工厂“每月可制造手榴弹30万枚,迫击炮弹7万枚,各式炮弹、炸弹引信7万枚,飞机炸弹6000余枚,机枪零件千余套,大小圆锹30万把,大小十字镐20余万把,地雷引信千余个,军用钮扣500万个,以及陆军测量仪器、 军用炮表、子弹机等项”[12]。
    由此可见,战时军火产量巨大,而间接为军需服务的产品更是不计其数。由于军需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战争消耗实际上是整个经济实力的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投入军需品的生产,自然会削弱整个后方的经济能力,使后方经济难以持久。战时后方生产能力扩大和工业兴起的同时,整个经济实力却在不断下降,抗战后期后方严重的通货膨胀正是这一状况的表现,这时除了军事工业外,其他民用工业的衰退是必然的趋势。
    战时经济的另一特点就是它的暂时性,是平时经济之间的过渡形态,必然要由战时走向平时。所谓战时后方经济的衰落,实际上正是从战时经济回归平时经济的客观过程。
    战时后方经济的衰落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1943年萧条已很严重,据1943年岁末对工业最发达的重庆一带的统计,重庆市区324家大小机器厂,停工的有75家;18家铁厂有14家停炉,4家钢厂1家已停,其余3家勉强维持[13]。其他省区的厂矿也是一片倒闭之声,如昆明原有织厂30余家,到1943年已倒闭20家。盛极一时的个旧锡业,矿厂也由1938年的5000家减至1943年的673家,矿工由10 万减至2000余人[14]。
    导致这一萧条的具体原因有多方面,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战时经济尽管有其特殊性,但最终要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规律,即西南地方平时经济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在内迁大潮平息和西南国际交通线被切断后,西南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也在战时后方经济中反映出来。比如资金不足,原材料缺乏,产品滞销,技工缺乏和不稳定等。这些不利因素造成战前西南经济的落后,在战时后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过去后,也必然导致后方经济的衰落。从而使战时后方经济向战前西南平时经济靠近了一步。
    抗战胜利后,为了避开交通运输的困难,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许多内迁工厂纷纷迁返原地或另择地址复员。 以重庆为例, 抗战胜利至1946年5月,在其367家工厂中,只有11家就地改组,5家增资,而有3家迁移,349家歇业,歇业者占总数的95%,其中相当数量是在歇业后, 由原主携带生产经营骨干和资金,回到沿江沿海地区,分别恢复生产[2](P750~751)。内迁工厂之东返,以1945年冬和1946 年为甚。 至1947年已近尾声,此时有影响的内迁企业,多已东归他去。
    内迁和复员是由平时经济到战时经济再到平时经济的两个环节,不能简单看成是后方经济的衰败。内迁企业之所以要返回沿海,是因为当时西南还不具备成为近代经济发达地区的条件,甚至在这以后的很长时间内也是如此。这也说明近代化是不能依靠移植来实现的。战时经济给西南带来了一些新的因素,有积极意义,但战时与平时交替造成的大起大落,给西南的人力、物力和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留下产业结构调整,平时经济恢复等沉重的负担,这也是后方人民对抗战作出巨大牺牲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