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吴汝祚:《关于夏文化及其来源的初步探索》,《文物》1978年9期;李仰松:《从河南龙山文化的几个类型谈夏文化的若干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79年;严文明:《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文物》1981年6期;赵芝荃:《关于二里头文化类型与分期的问题》,《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文集》二,科学出版社,1986年;郑杰祥:《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2]邹衡:《试论夏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文中的夏文化即指二里头文化。 [3]李伯谦:《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文物》1986年6期。 [4][22]李伯谦:《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关系探讨》,《中原文物》1991年1期。 [5]纪仲庆:《良渚文化的影响与古史传说》,《东南文化》1990年5期。 [6]谷建祥、贺云翱:《中国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体系中不同文化圈之形成与交融》,《东南文化》1990年5期。 [7]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 [8]西安半坡博物馆:《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文化遗存看母系氏族公社》,《文物》1975年12期。 [9]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57年1期。 [10]周本雄:《河南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的动物遗骸》,《考古学集刊》第3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11]〔美〕埃里奇·伊萨克:《驯化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 [12]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史组:《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1年3期。 [13][14]李京华:《中国早期冶铜技术初探》,《文物研究》第六辑,黄山书社,1990年。 [1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55-57年长安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10期。 [16]袁广阔:《辉县孟庄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1992年12月6日第一版。 [17]蒋迎春:《'92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揭晓》,《中国文物报》1993年1月17日,第一版。 [1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古城址试掘简报》,《文物》1983年3期。 [19]〔美〕哈·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商务印书馆,1985年。 [2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5年5期。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新的铜器》,《考古》1991年12期。 [23]王迅:《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4]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考古》1991年1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