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2)
(3)苏州郊区的城市化水平:以除去苏、杭、宁三个大城市后整个江南地区的城市化总水平为下限,而以吴江县的城市化水平为上限,那么可以得知苏州郊区的城市化水平(即吴、长、元三县除去府城居民后的城市化水平),明代后期应在9-11%之间,在清代中期应当在15-35%之间。如果取其中数,那么明代后期当约为10%,清代中期则当约为25%,即分别约为吴江县相应水平的90%和70%。这个估计距离实际情况应当不会太远。如果我们接受这个估计,那么在这三个世纪中,苏州郊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大约1.5倍。 (4)苏州郊区市镇人口估计:明代后期吴、长、元三县的人口总数不详。曹树基估计明初人口约为60-66万口(98),按照明代江南的人口增长率,到了1620年时应为86-94万(99)。而从当时的一般描述来看,苏州人口应当偏于曹氏估数的上限,再考虑到这三县有不少外来人口居住,姑以100万计。除去府城人口约50万,尚余约50万。依照上述10%的城市化水平,市镇人口总数大约5万。道光20年这三县共有居民300余万(100),其中府城居民为100余万,郊区人口约200万。依上述25%的比例计,可知市镇居民总数约50万,亦即比明代后期猛增了9倍。 (三)苏州新增城市人口的来源 在研究明清苏州城市人口变化的时候,一个重要问题是增加的城市人口来自何处。依靠现有的人口史料,我们无法得知明清苏州城乡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方面究竟有多大差别。如果没有很大差别,那么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就是因为外来人口移入城市所致(101)。因此是否有大量外来人口移入,就成为判定明清苏州城市人口是否真有明显增加的关键。 明清苏州府城人口的增加,颇大程度上是依靠从较远地方来的移民。据可靠的记载,康熙末年“苏城内外踹匠不下万余,均非土著,悉系外来”,“皆系膂力凶悍之辈,俱非有家土著之民”(102)。这些工匠主要来自数百里外的江宁、丹阳,“孑身赤汉,一无携带”,“食力糊口,俱系愚民”(103)。到了雍正初,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俱系江宁、太平、宁国人氏,在苏俱无家室,总计约有二万余人”(104)。府城硝皮业工匠也多为江宁人。乾隆时府城有纸匠800人,都来自江宁、镇江;冶坊工匠则多为无锡、金匮两县人(105)。玉器工匠原来主要是本地人(后称“苏帮”),但清代中期有大批南京玉工迁入,称为“京帮”。其人数颇多,与“苏帮”不相上下(106)。而苏州府城的制烛业,则几乎完全由绍兴人把持。外地商人侨居苏州府城的人数,其数也很大。明代后期人郑若曾说当时在苏州“开张字号行铺者,率皆四方旅寓之人”(107)。而乾隆《吴县志》更说“吴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闽商洋贾,燕齐楚晋百货之所聚,则杂处阓者,半行旅也”(108)。府城的阊门一带,更是外地商人集中的地方。《云锦公所各要总目补记》说:“吾苏阊门一带,堪称客帮林立……如鲜帮、京庄、山东、河南、山西、湖南、太谷、西安、温台州帮……长江帮等等,不下十余帮。”(109)其中仅是聚居于南濠一带的福建客商,人数就多达万人以上(110)。因此在府城中各种外地移民的总数,当然很大。 郊区市镇的情况可能与府城有所不同。从江南其他地方的情况来看,不少工商业市镇中也有很大数量的外地劳工和商人(111)。但是从现有的史料中,我们尚不能得出苏州郊区市镇的情况也如此的结论。对于苏州郊区市镇而言,更可能的情况应当是新增人口主要来自周围农村。如后所述,苏州府城工业与郊区市镇工业形成了一个产业分工体系,而市镇工业处于这个体系的下层。由于这种分工,市镇工业可以主要依靠本地的人力资源,而无需引入具有更高技能的外地劳工(112)。 由上可见,在本文研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人口数量增加颇大。首先,郊区市镇人口与府城人口合计,明代后期这三县的城市人口总数55万以上,占总人口的一半略多;清代中期增至150万以上,也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两个比例虽然相近,但是城市人口的总数却增加了近两倍。其次,虽然从绝对数字来说,府城人口增加了50余万而郊区市镇人口只增加了约45万,似乎二者增加相差不多而府城还略占上风;但从增加幅度来说,市镇人口增加了9倍而府城人口只增加了1倍,亦即前者的增加速度远快于后者。在此意义上而言,郊区市镇人口的增加对苏州城市人口的增加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六、明清苏州的城市工业及其发展 在像牟复礼所说的苏州这样一个城乡相互开放的社会中,城乡工业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市镇工业与农村工业之间,更是如此。这就出现了一种可能:一些工业虽然地理位置是在市镇上,但是其性质却与周围的农村工业无异。换言之,所有位于市镇中的工业未必都是城市工业。因此在讨论苏州城市工业的发展之前,我们还必须对市镇工业的定位作一讨论。 (一)市镇工业是城市工业还是农村工业 在明清江南,农村工业和市镇的兴起是两个同时出现的重要现象,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市镇常常扮演着农村工业产品的加工与集散的角色(113)。因此之故,在以往的研究中,市镇工业常被视为农村工业的延伸。这种看法与近年来西方的“原始工业化”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114)。而在西欧的“原始工业化”中,农村工业与城市商人的接触点就是农村集市(或者小市镇),因此这种集市(或者小市镇)的主要职能是为农村工业提供服务。由此而言,把市镇工业视为农村工业的延伸,也并非没有道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