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乔恩·金奇等:《中东战争》中译本,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②大卫·本一古力昂:《以色列:挑战的年代》,纽约1963年版,第39页。 ③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2卷,第152页。 ④西·内·费希尔:《中东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78页。 ⑤《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一编第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69页。 ⑥理查德·艾伦:《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和前途》,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29页。 ⑦厄尔·哈里逊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院长,曾任美国移民归化局局长。参阅《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第158-159页。 ⑧同③,第156页。 ⑨同③,第160页。 ⑩同③,第161页。 (11)同③,第161-162页。 (12)国际关系研究所编:《巴勒斯坦问题参考资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27页。 (13)《美国的外交关系》1946年版第7卷,《近东和非洲》第584页。 (14)加宁:《杜鲁门,美国的犹太人和以色列,1945-1948年》,纽约1979年版,第63页。 (15)该报告主要反映了美国政府的立场,但是也采纳了一部分英国政府的意见,这些意见与杜鲁门的巴勒斯坦政策相悖,例如报告的第一项建议:“单只巴勒斯坦,不能满足被纳粹和法西斯迫害的犹太移民的需要。全世界应对他们……重行定居负有责任。”第三项建议:“巴勒斯坦既不是一个犹太国,也不是一个阿拉伯国。”等等。请参阅《巴勒斯坦问题参考资料》第25-34页。 (16)迪安·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34页。 (17)约翰·圣特辛格:《杜鲁门,犹太人选票和以色列的产生》,胡佛研究所出版,第29页。 (18)同④,第819页。 (19)同③,第673页。 (20)同(14),第93页。 (21)同上。 (22)同(13),第705页。 (23)国际关系研究所:《巴勒斯坦问题参考资料》,第46页。 (24)同上,第71-93页。 (25)同(17),第1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