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隋末唐初东突厥与中原势力的关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李方 参加讨论

王世充是隋朝官吏,深受炀帝宠信。宇文化及弑炀帝,世充奉隋越王侗于东都洛阳。武德二年(619)四月,废侗,自立为皇帝,建元开明,国号为郑。武德三年(620),突厥为了实施四路侵唐的计划,主动与世充联系。五月,“突厥遣阿史那揭多献马千匹于王世充,且求婚。世充以宗女妻之,并与之互世”。七月,唐军东征王世充,突厥又遣使与王世充暗中联系,被唐潞州总管李袭誉击斩,突厥使者及牛羊万余也被唐军获得。(注:均见《资治通鉴》卷188,高祖武德三年条。)世充曾派使者王文素劝颉利扶植隋炀帝之孙政道:“昔启民为兄弟所逼,脱身奔隋,赖文皇帝之力,有此土宇,子孙享之。今唐天子非文皇帝子孙,可汗宜奉杨政道以伐之,以报文皇帝之德。”(注:《资治通鉴》卷189,高祖武德四年条;《新唐书》卷215《突厥传上》略同。)颉利因此每年入寇唐境。武德四年(621)六月,世充在唐军的进逼下降唐,同年被仇家所杀。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旧部。建德败,武德四年(621)七月,故将拥黑闼起兵于漳南县,自封大将军,移书赵、魏,建德将士杀官吏以应。黑闼北连高开道,兵锋甚锐。又遣使北连突厥,颉利可汗遣俟斤宋耶那率胡骑从之。黑闼借助突厥的力量,半岁悉复建德故地。徐圆朗举齐、兖之地附于黑闼,其势益张。五年(622)正月,黑闼以沼州为都,称汉东王,建元为天造。唐太宗等率大军击黑闼,黑闼须二百人亡奔突厥。六月,黑闼向突厥借兵寇山东,旬日悉复故地,复都洺州。六年(623)二月,终被唐军打败。
    李仲文为唐并州总管,信惑妖邪,以为有龙附己,当得天下,因此与突厥通谋,可汗许立为南面可汗,处河北之地,仲文则引突厥从太原攻长安。但因事泄,未成。武德三年(620)二月,仲文被征入朝,伏诛。(注:见《资治通鉴》卷188,高祖武德三年条;《册府元龟》卷658《奉使部·举劾》。)
    李渊太原起兵之初,刘文静劝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李渊遂与始毕可汗手书,愿与突厥联合,以迎隋主名义,向南扩张,“征发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始毕可汗回称,“唐公自作天子,我则从行”,“唐公欲迎隋主,共我和好……我不能从”。于是,李渊决定“改旗帜以示突厥”,遣使报始毕。始毕遣柱国康稍利等送马千匹到太原交市,许诺遣兵随李渊攻长安,“多少惟命”。李渊认为突厥多来无用,数百即可,一防刘武周引突厥为边患,二借突厥的声势。于是遣刘文静往聘,“始毕使特勒康稍利献马二千、兵五百来会”。(注:见《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14、30页;《唐会要》卷93《北突厥》;《新唐书》卷215《突厥传上》。)突厥不仅在李渊起兵之初促其公开易帜,而且在李渊攻取长安时提供了军事援助。此后,在唐消灭薛举的决战中,讨伐刘武周的战事中,突厥都曾助唐。不过,一旦唐朝显现出一统中国的气象,突厥马上转而为敌。唐与突厥的关系,将另篇详述,此处从略。
    综上所述,隋末唐初,白榆妄、王须拔、魏刀儿、薛举、李渊、李轨、刘武周、苑君璋、张长逊、郭子和、刘季真、梁师都、高开道、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十几个军阀势力都曾结援突厥;隋朝后裔杨政道也曾在突厥的扶植下建立傀儡政权;罗艺、王君廓叛唐虽未逃到突厥,但曾以突厥之地为避难之所;李仲文起兵割据虽未成功,也曾与突厥筹划通谋。东突厥是隋末唐初中原军阀势力的后盾,也是内地战乱兵争的策源地。
    
    隋末唐初,东突厥为处理与中原各势力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政策措施。这套政策措施总的来说,就是分化操纵中原的各派势力,维持分裂割据的局面,确立巩固东突厥的霸主地位。具体说来,东突厥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政策措施。根据这些政策措施的特点、变化,我们可以将其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隋朝尚为统一国家之时,突厥竭力支持各地势力反隋起兵,造成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以便从中称霸。这一阶段主要是始毕可汗在位期间,大体在大业九年(613)至武德二年(619)二月。如前所述,大业九年(613)灵武郡的白榆妄,十一年(615)上谷郡的王须拔、魏刀儿,十三年(617)金城郡的薛举、马邑郡的刘武周、朔方郡的梁师都、太原的李渊、五原郡的张长逊、武威郡的李轨、离石郡的胡人刘季真、榆林郡的郭子和,以及后来渔阳郡的高开道、洛阳的王世充、河间郡的窦建德和刘黑闼等都向突厥称臣纳贡,寻求支持。突厥对这些反隋势力基本上是来者不拒。突厥这一阶段的反隋立场充分表现在对割据势力的封号上,如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郭子和为“平杨可汗”,此“定杨”、“平杨”之“杨”,都是隋皇杨姓之“杨”,其义都是要平定杨隋。东突厥通过支持这些中原势力,确实有助于摧毁隋朝的统治,并且乘机确立了霸主地位,不仅成为中原势力共奉的宗主,而且将辖地直接扩张到河套地区。不过,这一阶段突厥对中原的干预,大体上处于幕后指挥的状态,也就是说,中原军阀势力尚作为主力在前台活动。
    第二阶段,隋朝已经土崩瓦解之后,突厥改而奉行扶植隋朝后裔的政策,企图建立一个突厥控制下的傀儡政权,作为诸割据势力的共主,以维护突厥的霸主地位。这一阶段主要是处罗可汗在位期间,大体在武德二年(619)二月至三年(620)十一月。武德二年二月,始毕可汗死,其子尚幼,其弟俟利弗设立为处罗可汗。始毕可汗之妻隋义成公主按突厥风俗又妻处罗可汗。义成公主作为隋皇室成员,力主扶植隋朝后裔。处罗可汗说:“我父失国,赖隋得立,此恩不可忘。”(注:《资治通鉴》卷188,唐纪四高祖武德三年条。)亦赞成复隋。不过,处罗并不是真正从道义出发,而是鉴于当时的形势,扶植后隋傀儡政权对突厥有利而奉行复隋政策的。于是在新可汗继位伊始,突厥就开始了政策措施的转变。首先,处罗可汗、义成公主将隋炀帝萧皇后及其孙政道等从窦建德处迎到突厥。然后,立政道为隋王,奉隋后,居于定襄城,令在突厥境地的隋人皆隶其下,有众万人,行其正朔,置百官,成立后隋傀儡政权。接着,力图让各割据政权聚集到傀儡政权的旗帜之下。如刘武周死后,突厥以苑君璋为大行台统帅刘武周余众。行台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台虽然有比较完整的军政系统,但本身不是独立政权。突厥以苑君璋为大行台,说明君璋至少名义上隶属于“中央”。其时,刘武周已死,马邑郡割据势力已无相应“中央”,而君璋之职由突厥委任,行台非突厥官制,而是中原官制,因此,这个“中央”只能是突厥掌控下的隋王政权。(注:刘武周曾以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见《资治通鉴》卷187),是马邑郡割据势力有行台制度。但当时武周尚在,相对金刚来说,武周应代表“中央政府”。)突厥此前扶植割据势力大都以可汗为名,此时却以行台著称,名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突厥政策的变化。吴玉贵先生说,此“标志着突厥政策转化的完成”。甚确。另外,薛宗正、吴玉贵先生均认为刘武周之败死,也是突厥扶植隋朝后裔的产物。武德二年(619)二月,突厥曾助武周侵占太原,但武德三年(620)六月,突厥又助唐夺回太原,杀武周。薛先生说,处罗抛弃武周,“是复隋反唐政策的具体贯彻执行”。吴先生说,突厥从反隋到复隋,“这种转变首先影响了突厥政权与以‘定杨’为号召的刘武周割据政权之间的关系”,“刘武周因此失去了突厥的支持”。(注: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第161-166页。)可备一说。接下来,突厥计划帮助隋王扩展地盘。武德三年(620),突厥计划兵分四路侵唐,其中一路攻并州(太原),就是为了安置隋王,“谋取并州置杨正道”。(注:《新唐书》卷215《突厥传上》;《资治通鉴》卷188,高祖武德三年条。)不过,处罗将出师而卒,未果。突厥扶植隋朝后裔的做法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