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瞿林东 参加讨论

细察裴松之所论作注的几个方面,无不在理。一部历史著作,在材料取舍上要做到完全合理且无重要缺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就为“补阙”留下了空间。而同事异说,孰是孰非,抄而存之,以备异闻,亦在于理。至于矫正讹误,以惩其妄,似尤有必要。凡此,对于正确理解史注之重要性,都有很充分的说服力。
    裴松之所说的这些,从当时之人或稍近之人来看,是必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献的散佚,《三国志》裴注的历史文献价值也就愈来愈高,因而越发为后人所重视。因此,在后人来看,裴松之所说的这些,更是必要的了。刘知幾还去裴松之年代未远,或许对此感受不深,但也不能说没有任何觉察。
    其次,我们来看裴骃的《史记集解》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裴骃这样写道:
    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辩其实,而世之惑者,定彼从此,是非相贸,真伪舛杂。故中散大夫东莞徐广研核众本,为作《音义》,具列异同,兼述训解,粗有所发明,而殊恨省略。聊以愚管,增演徐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内。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未详则阙,弗敢臆说。人心不同,闻见异辞,班氏所谓‘疏略抵牾’者,依违不悉辩也。[6](史记集解序)
    从上文可以看出,刘知幾是推崇裴骃《史记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裴骃在徐广《史记音义》的基础上作《集解》,尽管同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豫是有益,悉皆抄内”、“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等作注原则上,同裴松之在对待史注的认识上却是相通的。他们的区别在于:裴骃取材于“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而裴松之则取材于近人撰述。应当承认这种区别,对于史注的必要性来说,并不是关键性的。
    再次,史注之所以成为必要,还有另外的原因,这从司马贞作《史记索引》的出发点可以看得很清楚。司马贞在《史记索引》序中这样阐述了注释《史记》的历史,他写道:
    逮至晋末,有中散大夫东莞徐广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宋外兵参军裴骃又取经传训释作《集解》,合为八十卷。虽粗见微意,而未穷讨论。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作《音义》三卷,音则微殊,义乃更略。尔后其学中废。贞观中,谏议大夫崇贤馆学士刘伯庄达学宏才,钩深探赜,又作《音义》二十卷,比于徐、邹,音则具矣。残文错节,异音微义,虽知独善,不见旁通,欲使后人从何准的。[6](史记索引序)
    按理说,司马贞看到的这个发展、变化,刘知幾也是有可能看到的。司马贞提出的问题是:南齐以后,《史记》之学中废,以致“残文错节,异音微义,虽知独善,不见旁通,欲使后人从何准的”这个问题,也正是司马贞作《史记索引》的学术根据。而这个根据,如果司马贞所说不诬的话,那末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似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从以上几个方面所举出的史注家的注史宗旨及具体目标来看,后人为前人所著史书作注,虽因人因时而异,各有自己的考虑,但其中也贯穿着一个共同规律:弥补史书撰写存在的缺陷、揭示史书在流传过程中的种种变化、便于时人及后人更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史书本意。
    我们再来讨论史家对自己著作作注的有关问题。此即所谓自注或子注,是刘知幾最不赞成的一种史注形式。史书自注并非如刘知幾所说始于羊衒之。按章学诚的说法,史书自注始于司马迁、班固,他说
    太史公叙例之作,其自注之权舆乎!明述作之本旨,见去取之从来,已似恐后人不知其所云而特笔以标之,所谓“不离古文”及“考信《六艺》云云者,皆百三十篇之宗旨,或殿卷末,或冠篇端,未尝不反复自明也。班书年表十篇与《地理》、《艺文》二志皆自注,则又大纲细目之规矩也[7](史注)
    《史记·太史公自序》作为自注的性质,是表明“述作之本旨”;《汉书》的《地理志》、《艺文志》的自注,是史家进一步对史书有关内容的必要的说明,一则是为了使正文连贯而简洁,二则是使所述内容明白、清晰和丰满。今举《汉书、地理志》为例,如其论“京兆尹”,正文很简略,如下:
    京兆尹,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县十二:长安,新丰,船司空,蓝田,华阴,郑,湖,下邽、南陵,奉明,霸陵,杜陵。[8](地理志上)
    以上正文凡54字,读者从这里可以略知西汉“京兆尹”的概况,但终归比较简略。因此,班固在正文之下对有关内容作了自注,其中有的比较简要,有的比较详细。如“京兆尹”之下注曰:“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仅此一则,自注文达45字,接近全部正文。而“京兆尹”之下的全部注文约260字,近于原文的5倍。其自注之文,除说明建置沿革外,还有关于社会历史和自然的有关要点,如“蓝田”之下注曰:“山出美玉,有虎侯山祠,秦孝公置也。”如“郑”下注曰:“周宣五弟郑桓公邑。有铁官。”如“南陵”之下注曰:“文帝七年置。沂水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霸水亦入蓝田谷,北入渭。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视子孙。”显然,读“京兆尹”时,读自注之文与不读自注之文,在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自不待言。对于这样的自注即“子注”,似不可视为“琐杂”、“鄙碎”、“言殊拣舍,事比鸡肋”看待。因此,对于史书作者自注,一般说来,不能作简单的否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刘知幾对史家的史书自注的批评,是值得商榷的。即便是刘知幾极为不满的羊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其所有自注,在根本含义上,亦大抵与《汉书·地理志》相同或相近,怎么可以一言以蔽之曰“琐杂”、“鄙碎”!
    在刘知幾之后,许多史学名著如杜佐的《通典》、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都有数量不同的自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