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一个基督教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92%的民众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第三帝国建立之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经历了顺应、支持和与之保持某种对立的变化过程。 一 希特勒上台之后,竭尽全力,采取亲善教会的举动,旨在争取和强制教会顺从法西斯的独裁统治。 民社党早在1920年公布的《二十五点纲领》中,便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它虽然标榜“宗教自由”,但是却认为宗教应服从国家和日耳曼的种族感情。纲领中写道:宗教不受某种信仰束缚;主张“一切宗教自由”,“宗教信仰不应损害国家或违背日耳曼种族风俗、道德和感情”;赞成“一种积极的基督教教义”。① 希特勒是一个宗教虚无主义者,认为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是视具体情况而定的一个权力问题,主张将基督教教义溶合于民社主义世界观之中。民社党应对人们的“政治意志的形成实行垄断,对人民进行控制,全面支配人的整个生存、生活意义和良知的塑造”,使个人臣服于国家,积极承认民社主义。②这样,第三帝国在宗教神圣光环的笼罩之下,提高国内外声望,巩固其统治,进行扩张侵略战争。 希特勒刚一上台,便做出亲善教会的举动。1933年2月1日,他通过广播向全国宣读了新政府的呼吁书,以宗教祈祷结束:“愿万能的上帝,赐与我们任务,锤炼我们的意志,祈祝我们的判断,赐与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因为,我们不是为自己而斗争,而是为德国而斗争!”③ 3月4日,“民族觉醒之日”,对选举具有决定性意义。希特勒再一次在广播演说中进行祈祷:“上帝以坦荡的胸怀,帮助我们重新成为真正的德国人,我们大家为之自豪!”④此时此刻,数百万名德国基督教徒,共同聆听希特勒的演说,齐唱《我们共同祈祷》一歌。当响起科尼希堡教堂的钟声时,祈祷的歌声响彻云霄。此举在德国史无前例。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宗教与民族感情溶于一体的烟幕。 1933年3月23日,为争取天主教支持的资产阶级的最大政党--中央党赞成授权法,希特勒在帝国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第三帝国信奉基督教。他说:第三帝国“反对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缔造真正的民众共同体进行斗争,为德意志民族的利益和我们基督教信仰的利益服务……因此,帝国政府将基督教视为我国人民伦理和道德生活不可动摇的基础,并极为重视继续维护和加强与罗马教廷的友好关系……各邦状态并不废除,教会权利不受侵犯,教会与国家关系并不改变。”⑤此后,希特勒多次宣布第三帝国将与罗马教廷缔结政教和约。 在第三帝国建立初期,人们到处看到政府亲善教会的活动:坚决反对无神论的共产主义,禁止自由思想者协会,禁止出版猥亵文学。冲锋队协会共同庆祝星期日战地礼拜。道德、纪律似乎回归。在波茨坦举行的国家庆典活动中,同样举行宗教仪式,“民族崛起年”似乎成了教会年。这一切举措产生了一种蛊惑人心的表象,似乎第三帝国致力于将纳粹“卍”字与教会十字架结合起来。 二 面对这种政治骤变和民社主义的挑战,德国两大教会--基督教天主教会和基督教新教教会将如何回答?鉴于民社主义与基督教教义之间存在着某些亲缘性,由此必将导致教会束手无策,顺应希特勒政权。然而,由于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政治和宗教前提,因此,这两个教会屈从希特勒政权的形式不尽相同。 民社主义与基督教教义主要存在下列亲缘关系: 1.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唯物主义 民社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和唯物主义宣战,拒绝革命、民主和共产主义,声称为祖国、民族性和德意志精神而奋斗。这些符合教会的教义和教民的感情,利于教会从巩固其统治出发,向同时代的自由、进步宣战,反对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 2.崇尚权威 民社党宣扬的元首--国家权威、民众共同体和取消阶级斗争,同样是基督教巩固教会权威、等级制度和维护世俗世界正常秩序的指导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