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教与天主教不同,8%的教徒具有民族保守主义观点,在德国历史上与官厅国家的关系甚为密切。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一份圣经诫令中明确布道:“每个人应臣服于官厅,权力是高于一切的。尘世没有无上帝的官厅。但是,官厅是由上帝谕令设立的。谁对抗官厅,谁就是对抗上帝的指令。”(12)这种布道,对新教教会和教民极具约束力。新教自视为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助产士。1871年在霍亨索伦家族皇帝领导之下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1813年民族宗教崛起的实现,是在上帝的帮助之下新教徒创建的自己的帝国。新教教会热烈庆祝新教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因此,新教认为,为了保卫帝国,值得反对帝国的一切敌人--天主教徒、社会民主党人、犹太人。多数新教徒把战争理解为一场神圣的事业。他们认为,1914年德意志帝国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民族联合的开始,是一个新的圣灵降临节。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不和应该结束。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争中的崩溃,对于德国广大新教教徒来说则意味着一个世界的崩溃、一种历史的终结和新教教会的衰败。他们从“新教上帝与我们德意志人同在”的这一神学“信仰”出发,认为必须避免这种失败,因此发明了“刁首神话”,坚决反对魏玛议会民主制共和国建立,后来在民族与祭坛结盟中断的情况下,才艰难地顺从魏玛共和国。 1933年,这个民族保守主义的新教教会最为活跃,欢迎第三帝国--一个所谓的保守、权威的基督教国家的建立。2月3日,年轻的新教牧师、德意志基督徒所谓信仰运动领导人约阿希姆·霍森菲尔德布道说:1月30日是我们的“使命完成之日”,“感谢上帝,通过主耶稣基督赋与我们取得胜利!”(13)3月21日, 新教教会总监德·奥托·迪伯留斯向新教帝国国会议员布道说:“这是德国人民经历的最崇高之日。一个民族能够完全经历一种席卷一切人的祖国感情的勃兴。在数百万人的心灵中,爆发出一种新的信仰。他们热切地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德国能够得以生存--一个帝国,一个民族,一个上帝!……上帝赞成我们,那么,谁还能够反对我们呢?”(14)在这里,这位牧师代表了德国新教牧师中那些绝大多数人的民族保守派观点。他们把对祖国的信念与对基督教的信念溶为一体,是将新教教会引向委身于第三帝国的势力。 德国新教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希特勒把实现教会的联合,作为对教会推行“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早在1922年,德国28个邦的新教教会已经组织成立了一个松散的联合组织--德国福音教会联合会。但是后来出于文化、政治和宗教调和主义信念,新教内部出现了一种“德意志基督教徒信仰运动”。它完全肯定民社主义世界观,追求“国家与教会一体化”。这一教派得到希特勒民社党的支持。 希特勒上台不久,新教教会中的各派别开始对建立全国福音教会的问题进行讨论。1933年5月在洛库姆召开的全国新教大会上, 各教派领导人一致推选忠于新教教会的伯特利福利会会长博德尔施文格牧师为全国主教,旨在扩大新教的影响。但是不久,戈林领导的普鲁士邦对普鲁士教会进行直接干预,强迫博德尔施文格牧师辞职,解散了选举出来的新教教会代表机构,把“德意志基督徒信仰运动”推上领导地位。 1933年7月14日,希特勒政府批准了由新教各邦教会代表制定的德国教会章程,7月23日,举行了新教教会代表选举会议。希特勒在会议举行之前明确声明,支持“德意志基督徒信仰运动”,在冲锋队和民社党地方党组织协助之下,该教派几乎在各地教会会议中赢得了多数。这时,在全国新教教会会议上,希特勒将自己的宗教问题全权代表--原柯尼斯堡军区牧师米勒强加给教会,使他当选为全国新教主教。 总而言之,希特勒政府通过与罗马教廷签订政教协定,将天主教排挤出德国政治领域。并将天主教教民纳入希特勒第三帝国的政体之中,在国际上提高了第三帝国的威望。1933年7月21日, 民社党的《人民观察家报》热烈欢呼:“年轻的第三帝国得到了千年教皇国的承认”。(15)同时,希特勒政府通过国家采取的某些干预,促成了新教教会在德国的统一,因而便于对新教实行统一管治。这样,希特勒国家初步实现了对教会的“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士和宗教团体纷纷向元首递交效忠信。他们在布道时为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向主祈祷,声称希特勒是一位受上帝之托在德国接管权力的元首,号召教民俯首听命,尽心尽职,支持法西斯政权。在国际、国内,出现了一种德国政教和谐的表象。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分子在德国践踏人权,迫害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犹太人和进步人士,并未引起教会的一致愤慨。德国主教们宣称,从即刻起,在德国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欢呼声此起彼伏,激昂的声浪席卷一切。而那种出于基督教或人道主义原因,试图持保留和怀疑态度的微弱声音,竟被淹没在这一片狂潮之中。1933年7月14日,希特勒以合法的形式宣布:“民社党是德国的唯一政党!”德国教会为法西斯独裁政权确立进行辩护起了一种重要作用。这样,教会和教民对希特勒法西斯国家的支持一直保持下来。在随后几年教会与政权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中,这种支持也未曾减弱。1941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时,这种支持甚至还有所增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