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抗战胜利前后施复亮经济建设思想述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复旦学报:社科版》 杨宏雨 参加讨论

二、建立以自由经济成份占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
    在战后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施复亮主张兼取英美自由经济和苏联计划经济双方的优点,建立一种包含国家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小手工业、小农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带着混合性的过渡形态”[13]的新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和平过渡到以有计划生产为特征、以国营经济占主要成份的社会主义。对计划经济和自由经济活动领域的划分及其关系的设计是新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主体。
    在新资本主义经济中,计划经济成份只能占很少一部分。从经济构成上看,施复亮认为当时计划经济的活动领域只可能包括“国营企业”,“消费,信用,运销等各种合作社”和“一部分大规模的私营企业”。自由经济的活动范围比计划经济大得多,它除了“整个农业和手工业的小生产”外,从产业结构来考察,还应包括“大部分或全部轻工业”,“一部分重工业,一部分或大部分交通运输业,大部分商业活动,一部分金融业及全部民间金融活动”。自由经济法则是整个中国经济运动的法则,作为补救自由经济缺陷而存在的计划经济在其初期也“要受自由经济的法则支配或影响”[14]。施复亮认为,在这种混合经济体制中,计划经济的职责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尽量补救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它与自由经济“站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相互竞争”,以求得自身的存在和活动领域的扩大,最终取得中国经济的领导地位,完成从新资本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自由经济活动领域的任务只有一个,即利用自由经济运动法则发展生产,“引导落后的国民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以至于资本主义”。他说“自由经济的法则是一种推动自给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推动小生产制转变为大生产制的资本主义的唯一正确的法则”。战后中国“从那大部自给自足和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是一个历史上的进步运动。这种进步的运动只有依据自由经济的法则才能完成”[15]。
    在这种混合经济体制中,除需拟定详细可行的经济计划由计划经济(主要是指国营经济)执行外,施复亮还主张有区别地对待社会经济的非计划部分。他认为小农业、手工业的自给经济和小生产的商品经济根本“无法统制,硬要去统制便只会引起生产减退的恶果”。他主张“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价格政策及其它奖励或限制政策)及财政政策(重税或轻税政策)去指导它们”,使其“能够适应整个经济建设的需要”。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他主张“按照实际的需要加以适当的合理的指导或统制。一方面要随时启发它们自动自发的精神,尽量助其改良技术和组织,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审慎防止它们操纵垄断(例如高抬价格、故意减产等事),以免妨害社会大众的利益”[16]。
    在整体上提出了自己对战后中国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构想的同时,施复亮还对这种混合经济体制提出了两个原则方面的补充。
    1)工业化第一与照顾小生产。施复亮认为, 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变革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废除剥削,必须以增加生产为前提”[17]。针对中国经济落后的状况,他提出了工业化第一的原则。他说:“我们的一切经济建设都应当以促进工业化为中心目标”[18]。他反对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去片面扩大计划经济成份(主要是指国营经济)的作法,指出“发展生产和促进工业化是第一个目的,扩大公营经济领域只是第二目的。只要能够达到第一个目的,即使暂时牺牲第二个目的也不要紧”。针对中国多层次的生产力状况,施复亮还主张在混合经济体制中采取照顾小生产的原则。他说:“小生产总比不生产好”。战后的中国在扩大国营和私营企业的大生产的同时,要考虑到生产力的实际要求,不应当“故意牺牲小生产”。在大生产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以前要“尽量利用并发展小生产,尤其是农业小生产”[19]。工业化第一与照顾小生产的原则反映了施复亮对生产力标准的尊重。
    2)经济民主与自由竞争。 施复亮认为:国营经济在官僚作风和非科学的经营方式之下,其效率是决赶不上私营经济的。他主张在国营企业内部实行经济民主,通过民主的监督、管理和决策,“尽可能增加计划的正确性”,促进“全部生产领域的科学化”[20]。施复亮还说“自由竞争是医治官僚主义和官僚作风的良药,亦是促进企业进步的良方”[21]。要有效地防止国营企业的官僚作风,光靠企业内部的经济民主还不够,企业内部的民主制度要真正有效,必须从外部引进竞争机制。他主张混合经济体制中,“取消一切公营企业的特权,与私营企业站在平等的地位,实行公平的竞争,以事实证明自己的优劣”[22]。显然,他已经发现了国营企业的一些缺点,所提出的方法也是积极的。
    综合施复亮对战后中国经济体制的设计,不难发现,施复亮的设计贯穿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在战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相容的。混合经济体制的提出,反映了施复亮力图通过国家部分投资于工业、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来谋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弊害的思想。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计划与市场在理论上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提供了新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