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后文化思潮与“东方文化复兴”的历史主题及其发展(4)
意大利文艺复兴奠定了西方现代人文基础。正因如此,近代以来西方产生了很深的文化优越感。而现代中国的文化复兴,几乎就是对西方学理的输入及对自身文化的反思。胡适的现代中国文化复兴观,其内容就是价值重估、学理输入、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里它要强调的是走西化之路的文化启蒙,只有“再造文明”涉及构筑东方社会的人文基础问题。近代的改良主义,如梁启超的新国、新民、新小说等“少年中国”的历史呼唤中,也是有着朦胧的现代民族精神的。而从改良、启蒙到革命、建国,自抗战前后的文化思潮始,东方的文艺复兴已确定其构筑现代民族精神的战略主题。这对五四新文化也是一个历史归结和新的发展。诚如美国作家赛珍珠在林语堂的《中国人》序文中所说:“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正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20〕林语堂则在此书的1939年版序文中说:“自那时起,中华民族的精神经历了一次转变,由绝望变成希望,变为团结,变为国民的自信心。”“那是因为新的民族大精神大放光彩。这种新的民族主义精神已经震惊了世界。那些无知的人们仍然把民族精神看作一种由战争带来的人为的产物,认为它缺乏根基,一旦外界的压力被解除,它就会烟消云散得无迹可求。”〔21〕现代人文基础与文明构型的三大思潮互动结构正是这一东方文艺复兴的民族精神发展中形成的。这一东方文艺复兴的历史主题尽管在战前似乎沉寂一时,然而却酝酿着更大的历史突破和战略转机。冯·皮尔森的文化战略学说也正是缘此而出,“文化是调整世界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进入世界的方式”〔22〕。“文化必须变得更有动态性,更注重未来取向”〔23〕。“一个新的第三阶段正自己显露出来;由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更有动态性的时期,因此,那些过去是‘名词’的开放的文化正在变为‘动词’”〔24〕。甚至那些看上去更有思辨性和理论性的系统化的世界观--例如伟大的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所创造的东西--实际上也具有一种充分的实践功能。”〔25〕东方的复兴与发展今天已成为世界人文学科关注的核心问题,汉学主题的国际战略意义正在于其所关涉的人类前途的抉择与命运的归宿。诚如西方人所言:“东方主义(Orientalism )与其说与东方相关倒不如说与‘我们’这个世界有关。”〔26〕 以东方文化构筑民族精神介入新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亚洲国家与政区的一种普遍共识,东方经过百年变革的“凤凰涅槃”终于走出唯西洋马首是瞻的现代文明幼稚阶段而成熟起来,以自身的文化智慧来掌握国家民族的发展与面对人类的历史命运。日本委尾崎春先生在《日本经济新闻》1994年9月6日曾发表《“亚洲价值”抬头--探索新的国家理念》一文,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指出亚洲旨在“克服洋化”的动向日趋强烈,“亚洲价值”已成为国家新理念。新加坡国际问题研究所负责人亦强调:“亚洲已进入重新发现传统价值的‘文艺复兴时期’”〔27〕。马来西亚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所长诺鲁廷在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也说:“在亚洲,西方最优越的感觉已经淡薄,开始探索独自的道路。”〔28〕如果说现代文明经历了早期启蒙文化,中期大众文化与晚期皈依文化的话,那么面对新世纪的抉择正是文化皈依的文明抉择,是民族精神介入文化战略而“再造文明”的发展与抉择,东方文化复兴的历史主题正在于此。 注释: 〔1〕〔2〕〔4〕〔5〕《新民主主义论》。 〔3〕郑师渠、史革新:《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288页。 〔6〕《梁漱溟全集》第187页、188页。 〔7 〕吴著资料内容转引自《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一书第295页、297页。 〔8〕〔9〕〔10〕〔11〕《胡适口述自传》,华文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196页、192页。 〔12〕林毓生的观点请见其所著《中国意识的危机》一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13〕胡文详见《中国现代思想史简编》第5卷。 〔14〕冯契:《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汇合》,《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第4集第1册。 〔15〕《梁漱溟全集》第二卷第123页。 〔16〕〔17〕方克立:《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自我回省》,《南开学报》1993年第3期。 〔18〕见《应重视‘互动’背后的挑战--也谈马列主义与现代新儒学的互动关系》,1992年《党校论坛》12期,转引自方克立《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自我回省》。 〔19〕这是较早提出三大思潮“互动”说的杜维明、刘述先等海外学者的观点,有关资料转引自方克立《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自我回省》一书。 〔20〕林语堂:《中国人》第3页,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21〕兰比尔·沃拉:《中国:前现代化的阵痛》,廖化、周裕波、靳海琳译,1989年5月版第232页。 〔22〕〔23〕〔24〕〔25〕C·A ·冯·皮尔森:《文化战略》第184页。 〔26〕赛义德:《东方主义》(Orientalism),纽约, 同时代丛书,1979年版第22页,转引自王宁《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7〕〔28〕如上引文均转自委尾崎春文,见《参考消息》1994年9月9日第一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