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发现及其研究(5)
(二)着墨与用纸特征的比较。从捶拓效果的角度来看,纸墨质量的差异、捶拓工具的好坏、拓工的技术水平乃至气候条件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拓本的质量,从而导致各种拓本之间的种种显著或是细微的差异。可以说,在好太王碑的诸多拓本中,没有哪两个拓本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同一时期,出自同一拓工之手的拓本亦是如此。不过,不同时期的拓本还是可以分别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可以大致推测出某一拓本在捶拓史上的位置及其拓出的相对年代。在好太王碑研究史上,在日韩国学者李进熙曾根据石灰剥落程度的不同,对各种墨本特别是石灰涂抹时期的拓本进行了编年和分类。最近,日本学者武田幸男又根据拓本的着墨程度和用纸方法的不同,归纳了各时期各种拓本的特点,并进行了分类。好太王碑碑面的大型泐痕在许多本上表现为大片的空白,武田氏就是把这些不着墨之处和各种拓本的用纸状况作为其比较和分类的依据。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1)第1幅左中部向右上部伸展的空白部分的跨行数量;(2)第2幅右中部向左上部伸展的空白部分的跨行数量;(3)第3幅右下部空白部分(其中除1~3处有字外)的面积大小;(4)第3幅第1行的拓出状态;(5)第3幅第9行第1字“民”字的着墨状况;(6)各幅碑拓的用纸状况,包括用纸层数、用纸张数、各幅拓本的分段和分截状况。(11)武田氏提出的上述分类依据是否具有典型性,这需要今后用更多的拓本加以检验,但就目前已知的拓本实物来看,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拓本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探讨王氏藏本的制作年代,现依据上述几项内容,将王氏藏本与墨水廓填本(以酒匂本为典型)和已有的原石拓本(以水谷拓本为典型)的特征作一对比。 (1)第1幅左中部向右上部的空白部分的跨行数量: 墨水廓填本:不连续地向右上方斜跨7行;原石拓本:连续地向右上方斜跨8~9行以上;王氏藏本:连续斜跨11行。 (2)第2幅右中部向左上部的空白部分的跨行数量: 墨水廓填本:连续斜跨5行;原石拓本:连续斜跨7~8行;王氏藏本:连续斜跨9行。 (3)第3幅右下角空白部分的面积: 墨水廓填本:约7行×11字格;原石拓本:全部着墨,无空白;王氏藏本:约7行×11字格。 (4)第3幅第1行的着墨状况: 墨水廓填本:第1-40字格空白,仅第41字“溃”字着墨;原石拓本:全行着墨;王氏藏本:第1-39字格空白,第40、41字着墨。 (5)第3幅第1行第1字“民”字的着墨状况: 墨水廓填本:空白;原石拓本:着墨拓出;王氏藏本:着墨拓出。 (6)各幅碑拓的用纸状况: 墨水廓填本:以单层纸拓出,整幅拓本由大小不等的许多张小纸组成,以酒匂本为例,共用纸133张,各面用纸从上至下分为11段。原石拓本以水谷本为例, 其用纸为双层纸,各面碑文分3段3纸拓出,总共用纸12张。王氏藏本:以单层纸拓出,共用纸151张,各面碑文用纸均分为11段,各分3大截拓出。 除上述几项之外,我们又补充了几项内容进行了比较。 (7)第2幅第3行第2~6字格及第4行第1~3字格的着墨状况: 墨水廓填本:此处不着墨,形成一个形的空白;已知的原石拓本和王氏藏本:此处着墨,只有两条较小的石花。顺便提一句,属于较早时期的石灰拓本如内藤湖南本、杨守敬本、沙畹本,此处均为空白,未着墨。 (8)第4幅第1-2行第28~41字格的着墨状况: 墨水廓填本:此处着墨,没有空白; 已知的原石拓本和王氏藏本:因碑面此处的长形泐痕,拓出时形成一个不着墨的长条空白。 (9)第3幅左上角(4行×4字格)的着墨状况: 墨水廓填本:此处除一字格着墨外,其他字格不着墨;原石拓本:此处着墨;王氏藏本:此处除2字格着墨外,其他字格不着墨。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王氏藏本在第(3)、(4)、(6)、(9)项比较中与墨水廓填本相近;在第(1)、(2)、(5)、(7)、(8)项比较中与原石拓本相近。也就是说,王氏藏本的着墨和用纸状况既具有典型的原石拓本的特征,又兼有典型的墨水廓填本的特征。依据这样的比较结果,我们认为: 第一,王氏藏本是以淡墨轻捶浅拓的实例,它反映的是较早时期的原石拓本的面貌。好太王碑是由一整块巨型角砾灰岩制成,碑面凹凸不平,巨大的泐痕横断碑面,坳垤之处的水平差距最大可达15公分(12)。而且,碑石表面遍布石齿和大大小小的气孔。在这样石质粗驳的碑石上捶拓,若没有精于此道的好拓工,很难为之。好太王碑的发现者关月山最早拓碑时,也不过是一字一纸地拓出数纸而已,未能制作出整拓本。谈国桓在谈到早期拓碑的情形时说:“思用宣纸,竟(未)如愿,以著碑,纸即破碎。”(13)由此可以推测,好太王碑发现后不久,人们开始制作拓本时,大多经历过这样的失败。在没有想出妥善的办法之前,唯一能够克服碑面石齿嶙峋的方法就是以小张纸分段分截轻捶浅拓。叶昌炽所称“土人以径尺皮纸捣煤烟拓之”(14),就是针对这种情形而言的。轻捶浅拓虽然能够保住拓纸的相对完整,但是拓出的字迹往往模糊殊甚,不易辨认,而且,空白之处也较多,正因为如此,拓工才开始转向制作酒匂本那样的墨水廓填本。可以说,没有初期捶拓的种种失败的经验,就不会有墨水廓填本。当拓工逐步改进了用纸方法和捶拓方法,改用高丽纸或二、三层纸捶拓之后,才始有水谷本那样的浓墨重捶的精拓本。精拓本的着墨特征主要是着墨范围广,凡能着墨处尽量着墨,但由于充分着墨,墨色浸入阴刻碑文的字口,故文字笔划略显精瘦。与之不同,王氏藏本用的是单层毛头纸,而且是以淡墨轻捶浅拓,所以其特点是拓本石花较多,文字笔划也略显粗肥,无字处不着墨,空白部分的数量及长度,宽度均超过水谷拓本(即前述第(1)、(2)、(3)、(4)、(9)项特征)。不过这些特点正表明王氏藏本是改进用纸和捶拓方法之前的原石拓本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