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陈天华若干重要史实补充订正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 孔祥吉 村田雄二郎 参加讨论

陈天华是留日学生中最有影响的宣传鼓动家。他以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手中那支疾恶如 仇的大笔,写出了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文字。他的著作如同晴空霹雳,在神州大地上炸响 ;他的一篇篇尖锐犀利的文字,如同尖刀直插腐朽清王朝之心脏。许多有志者正是读了 陈天华的论说后才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征途。然而,有关他的一些重要文献,尚未 原原本本地展露于国人面前,有些人所共知的史实并不十分准确,还有的细节尚未为人 们知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因此,我们将陈天华从事革命活动的有关档案文献, 摄影复制,反复研读,并对有关史实进行分析考证,而后撰写斯文,以表示对这位英年 早逝的革命家的敬意。
    一、陈天华在日本早期的活动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别号思黄,湖南新化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奋 发读书,少时即以光复汉族为念,后来他随父亲到新化县城就读。(注:林增平:《陈 天华传》,见戴逸、林言椒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 1卷,第253、254、257、255页。)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到长沙就读于岳麓书院,得咨 送入省城师范馆,又被湖南省选派为官费留日学生,于光绪二十九年二月赴日本留学。 对于陈天华等人赴日经过,当时《湖南官报》曾有以“留学抵东”为题予以报道,其文 略谓:
    此次湘省派赴日本留学诸君,业于二月二十二日夜由上海乘博爱丸轮船东渡。顷得梁 君来缄,知已于二十四日抵长崎,二十七日过神户,二十九日申刻安抵东京。湘中父老 闻之,当亦为之一慰也。兹将同游诸君姓名罗列于后。(注:《湖南官报》见刘晴波, 彭国兴编校:《陈天华传》湖南人民。1982年版,插页。)
    在这份《湖南官报》罗列的五十名官费、私费留学生名单中,即有“新化陈星台天华 ”之记载。
    令人十分吃惊的是陈天华抵日仅短短数月,即发表了《敬告湖南人》、《论湖南官报 之腐败》、《论中国学生同盟会之发起》、《复湖南同学诸君书》以及《猛回头》、《 警世钟》等斥责清政府之腐败、热情鼓动革命的文字。可想而知,当时的留日学生中, 反满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励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以至于使陈天 华这样刚刚走出国门的学生,对于出费支持他们出国留学的腐败政权,当机立断,与之 对抗,且不留丝毫情面地予以抨击。
    陈天华认为,当时的中国乃是一大死海,其深千寻,“非有排山倒海之风推扬排荡, 则不足以变具永静性”。(注:《印送<警世钟缘起>》,见刘晴波,彭国兴编校:《陈 天华传》第96页。)陈天华所批评的“永静性”即指当时弥漫于全国上下愚昧闭塞的封 建守旧思想。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提出瓜分中国领土的无理要求,而清王朝则一味退让,苟延残 ,国家危亡日益严重,尤其是沙皇俄国妄图霸占我国东北领土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无疑 。陈天华曾积极出席留日学生的拒俄大会,并参加了拒俄义勇队。(注:林增平:《陈 天华传》,见戴逸、林言椒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 1卷,第253、254、257、255页。)后来,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陈天华曾有回国打算, 并欲向清廷投递《要求救亡意见书》。但《要求救亡意见书》一文并未收入《陈天华集 》,刘晴波与彭国兴在编校《陈天华集》时曾有说明。其文谓:
    由于革命屡遭挫折,加之日俄战争已经爆发,中国被瓜分的危机迫在眉睫。面对这种 情况,陈天华忧心如焚,一度同梁启超等发生联系,并在其怂恿下,于一九○五年一月 ,发行《要求救亡意见书》于留学界,“提议由留学生全体选派代表归国,向北京政府 请愿,立即颁布立宪,以救危亡”(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卷)。他正准 备北上陈情之际,因黄兴和宋教仁坚决反对,并多次进行劝说与辩论,陈天华终于取消 了原来的打算。(注:《陈天华生平简介》见刘晴波、彭国兴编校:《陈天华集》,第3 页。)
    可见,国内近代史学界十分注意这篇文字,但却无缘目睹。不久,杨天石先生即乘访 问东京之便,在日本外务省见到这篇文字,并且撰写了《陈天华的<要求救亡意见书>及 其被否定经过》,杨文开首即称:“许多著作都提到陈天华有一份《要求救亡意见书》 ,但史学家们迄未见到。1985年,我在日本外务省档案中将它找到了。原件为铅印传单 ,附于警视总监安立钢之给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的报告之后。”(注:杨天石:《陈天 华的<要求救亡意见书>及其被否定经过》,《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又见杨著《 寻求历史的谜底》第121-125页。)天石先生独具慧眼,发现了这篇不朽的文字,略述陈 天华此文之梗概,并指出:“在陈天华看来,革命不会很快发生,远水救不了近火,国 家危亡在即,只能以请愿的形式阻止清政府卖国,这样会便捷得多。然而,陈天华毕竟 不同于改良派。这就是,他对于和平请愿的作用并不十分夸大,对清政府能否改弦更张 也并不抱很多幻想。”(注:杨天石:《陈天华的<要求救亡意见书>及其被否定经过》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又见杨著《寻求历史的谜底》第121-12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