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若干重要史实补充订正(7)
六、结语 陈天华壮烈的蹈海举动,极大地鼓舞了这次留日学生反抗运动,但是,他没有把遗书 留给革命党的活跃人物、也是他的同乡宋教仁,而是留给了杨度,这给人留下许多值得 思考的问题。再联系到他所撰写的《要求救亡意见书》等重要文献,我们以为应对陈天 华在日的活动予以更恰当更符合历史真实的评述,其要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陈天华的思想很有个性,他时时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其思想深处对自古 以来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所崇尚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精神钦佩之至,身 体力行。 如光绪三十年(1904)春,黄兴等联络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拟于是年十月十日慈禧 太后万寿节发动起义。陈天华亦积极投入。他由日本归国后,黄兴即将其派往江西游说 防营统领廖名缙发难。“孰料九月中旬计谋泄露,黄兴、刘揆一等先后脱险逃出湖南。 陈天华却正襟危坐待捕,沉痛地说:‘事不成,国灭种亡,活着也如同死了一样,何必 求活命呢?’次日,经友人力劝,勉以留身待时。天华才从容束装就道,再一次去日本 。”(注:林增平:《陈天华传》,见戴逸、林言椒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辽宁 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卷,第253、254、257、255页。) 与此一脉相承,陈天华大义凛然、绝不畏死之精神,在反对取缔规则中他以自己毫不 畏死、愤而蹈海的举动,再次体现了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其二、陈天华与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党人长期并肩作战,但其革命思想并不完全相同 。在对清政府的态度上,陈天华似不像黄、宋等人那么决绝,永远视之为“满虏”;他 似乎还留有余地。陈天华在临死之前书写《绝命辞》时,还写了两段文字,其一为《致 留日学生总会诸干事书》(一九○五年十二月七日): 干事诸君鉴:闻诸君有欲辞职者,不解所谓。事实已如此,诸君不力为维持,徒引身 而退,不欲有留学界耶?如日俄交战,倘日本政府因国民之暴动,而即散机关,坐视国 家之灭,可乎?否乎?今之问题何以异兹?愿诸君思之。(注:刘晴波、彭国兴编校:《陈 天华集》,第240、234、240—241、232、233页。) 据日档记载,“清国留学生总会干事杨度、张继、范源廉、蹇念益等与清国公使商议 ,图谋同日方交涉,修改文部省所颁布之取缔章程第1、4、9、10条。自5日来,清国留 学生总会干事被投不信任票。”激进的学生极力要求改选留学生总会(注:日本外务省 外交史料馆藏:《在本邦清国留学生关系杂纂》,警视厅436号、422号、415号报告。) ,陈天华此文盖即挽留杨度等干事,不当置身事外,其同情杨度之情已跃然纸上。 其二为《致湖南留学生书》(一九○五年十二月七日): 呜呼!同乡会不可解散。呜呼!愿我同胞养成尽义务守秩序之国民。当今之弊,在于废 弛,不在于专制。欲救中国,惟有开明专制。呜呼!我同胞其勿误解自由。自由者,总 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我同胞其听之耶?呜呼!愿我同胞其听之,其听之。(注: 刘晴波、彭国兴编校:《陈天华集》,第240、234、240—241、232、233页。) 开明专制者,即在不改变封建政体的情况下,实行仁政等局部改革,此为梁启超的宣 传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居然出现在陈天华的蹈海前的绝命书中。不难看出梁启超之思 想言论对陈天华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又据刘晴波、彭国兴在编校《陈天华集》时,对《留学湖南学生书》有说明谓:此文 录自新化自治会刊《陈君天华绝命书》并说明本文收入新化自治会一九○七年刊本《陈 君天华绝命书》(标明“非卖品”)。标题现照原刊本,写作日期也与《绝命辞》同。 读了这两段文字,似乎就可以明白陈天华的《绝命辞》没有写给宋教仁,而是寄给了 当时成了众矢之的杨度。而这两段文字也是我们分析陈天华思想时,不应予以忽视的。 其实,所谓革命家也罢,维新派也罢,都是后世学者给他们带上的桂冠。然而,在活 生生的历史现实中,这些区别并不那么分明,条条框框并不适用,陈天华就是一个很好 的例子。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