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兴中会成立期间,中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微弱,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以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阶级基础不在国内,而在海外华侨中。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不是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上烘托出来的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人物,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知识分子,他们以华侨中的中产阶级为依托,联合颇有社会力量的洪门致公堂,在华侨汇集的地区活动,而这些地区则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这是辛亥革命初期的一大特色。 (二)辛亥革命前潮,支援辛亥革命的主要经济来源并非在国内,而是在海外。孙中山领导下组织的洪门筹饷局等机构,成为革命经费的靠山,充分显示出孙中山联络、发动海外洪门参加革命的重要意义。 (三)孙中山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为指针,为海外洪门制订了革命化的新章程,将海外洪门致公堂纳入民主革命阵容;同时海外洪门的组织状况、活动方式以及孙中山与海外洪门合作的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孙中山以后的政治风格。例如:孙中山介绍华侨入芝加哥同盟会时,要求会员采用了类似洪门会党的联络暗号。(注:梅斌林口述,朱宗海整理:《关于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美国芝加哥活动的回忆》《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第66页。)又如,以后孙中山领导下成立中华革命党时,所采取的仪式类似洪门会党。此后又发出《各埠洪门改组为中华革命党支部通告》,(注:《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140~141页。)把各埠洪门致公堂与中华革命党结为一体。再如,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要求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即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这与他曾领导旧金山致公堂与同盟会实行组织联合时,采取同盟会员一个个加入致公总堂的“堂内合作”形式十分相似,二者不无经验上的联系。 兴中会、同盟会期间,孙中山与海外洪门的关系,成为辛亥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华侨革命史、海外洪门史上的重要篇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