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开学报:哲社版》 陈其泰 参加讨论

当二十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了著名论文《新史学》,有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出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涛澎湃的新史学思潮,成为本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关注的中心。历史之所以选择梁启超这位哲人,让他担负史学近代化倡导者的角色,实有其深刻的必然性。--这就是“世纪之交”的时代机遇和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的结果。
    这场在当日展开的史学近代化潮流,乃是中国新旧社会势力矛盾冲突在史学领域的反映,梁启超正是处于时代潮流中心的人物。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展开之前,曾有过半个多世纪时间的酝酿。近代中国进步力量反抗侵略的斗争和寻求社会改革出路的努力,不断给予史学近代化的酝酿以有力的推动。这是中国史学近代化准备阶段的重要特点。魏源这位爱国者和改革家,在鸦片战争时期所提出的“地气天时变,则史例也随世而变”,(注:《海国图志》卷5《东南洋叙》。)即传达了时代已出现剧变,历史学也需对古老传统实行变革的重要信息。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和黄遵宪结合亲身在欧洲和日本的考察,分别著成《法国志略》(1872)和《日本国志》(1877)。王韬著史的目的,是要介绍“泰西诸国,智术日开,穷性尽理,务以富强其国”的史实,来医治国人“固陋自安”的积弊。(注:王韬:《重订法国志略·序言》。)黄遵宪则决心撰成明治维新的历史作为本国的千秋史鉴,尤其明显地要打破国内守旧派“足己自封”的迂腐观念,故称:“今所撰录,凡牵涉西法,尤其详备,期适用也。”(注:《日本国志·自叙》。)王韬、黄遵宪的史著,都明显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向前进步的时代要求。
    梁启超是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人物之一,他和康有为一起发动变法,继承了魏源、王韬、黄遵宪这些人物批判封建专制,力倡改革的思想路线。同时,他在学术上有深厚素养,又极其重视史学启导民智、总结治国经验和认识国家积贫积弱根源的社会功用。《变法通议》的重要特点,即广泛引用国内外史实,论证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因而风行海内,并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果。他运用进化论观点总结历史上租税、兵制、选举等项变革。他又论述日本、土耳其、越南等亚洲国家,或变革而存,或不变而亡,以此警告国人,只有决心主动变法,才能免遭吞并或瓜分的惨祸。梁氏所全力从事的是掀起一场变革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的运动,极为难得的是,他认识到史学在这场改革运动中能起到重要作用。他论述中国旧史和西方近代史学的根本区别:“中国之史,长于言事;西国之史,长于言政。言事者之所重,在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谓之‘君史’;言政者之所重,在一城一乡教养之所起,谓之‘民史’。”(注:《变法通议·论译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他把史学提高到治理国家和改造社会之有力工具的高度,对“君史”与“民史”作了明确界定,实已蕴含以后《新史学》论述的基本观点。戊戌变法失败后,梁氏从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残酷绞杀维新派的惨重教训中,更加激起对封建专制势力的仇恨,同时因流亡日本阅读民权学说著作,进一步认识到进行思想启蒙,提高民众觉悟,灌输民权意识的重要性。正是从启蒙和救亡的角度,梁启超形成了倡导“史界革命”的强烈意识,自觉担当起史学近代化奠基者的角色,因而慷慨激昂地喊出:“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注:《新史学·中国之旧史》,《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本世纪初掀起的中国史学近代化思潮,绝非纯学术性的现象,而是批判专制和救亡图强的政治潮流在史学领域的表现,史学近代化成为这一大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本人具有政治家和学者双重身份,正好处在“世纪之交”时代潮流的中心,他成为影响深远的史学近代化的倡导者,实属时势和事理的必然。
    再者,本世纪初年史学近代化的发动,又有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背景。换言之,史学近代化的正式展开,主要地是由于大力输入西方进步社会学说而引发出来的;而中国传统史学之中,又包含有接受这种输入的内在基础和应变能力,两者经过撞击和交流,终于在世纪之初绽开出这朵绚丽之花。当时有自觉意识而且有能力催开这一文化交流之花的人物,恰恰也是梁启超。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西方文化输入的风气日盛。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译书大量增加。晚清人士邵作舟曾概述当时译书情况:“若律令、公法、史记、地舆、算数、器艺之学,大略有之,中国因以知其学问政事。又读日报,而诸国政令文教盛衰大势,小有举动,朝发夕知,非复前日蒙昧之象,可谓盛矣。”(注:邵作舟:《邵氏危言》卷下,《译书》。见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一)。)京师同文馆、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有《西国近事汇编》、《俄国新志》、《法国新志》等外国史书。教会在中国的出版机构广学会,也出版有不少的史书,如《万国通史》、《泰西新史揽要》等。据广学会第11届年会(1898)称:这类书“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既而暂有乐购者。近三年内,几于四海风行。”(注:见《万国公报》第120号(1899年1月)。)二是西方进化论学说的传播,这是近代思想史上意义十分重大的事件。道咸以来从技术、知识和制度层面输入西学,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所必经的阶段;而十九世纪末哲理的输入意义更为深远,它为先进的中国人带来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严复《天演论》等译著,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对西方进化论学说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一套具有强烈警醒作用的世界观、历史观。当时正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举国人心激奋、思变思强的时刻,他所传播的“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弱小民族应该自强保种、奋发自为、掌握自己命运的学说,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量,鼓舞中国人民革新图强,拯救民族危亡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这一具有近代科学实证意义的学说也有力地推进中国史学完成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历史性飞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