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刘文鹏 令狐若明 参加讨论

在古埃及的建筑遗迹中,至今我们还能明显地看到宗教的烙印。古埃及建筑上的成就是古代任何民族望尘莫及的。古埃及的陵墓、神庙、祭庙等都是附属于宗教活动。所以,这些建筑物都有雄伟、宏大、庄丽、神秘的特点。无论是吉萨的金字塔,或者卡纳克神庙、哈特舍普苏特的葬祭庙,甚至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岩窟庙,就其规模、造型而言都是古代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无可比拟的。建筑师为法老营造的庞然大物,不论是陵与庙,在内部构造上显现的抑制人们内心世界的神秘的气氛,十足地体现了宗教势力对人们的心理和思想上的束缚和控制。
    雕刻和绘画艺术也充满了宗教气息,这些艺术品的创作不仅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而且其主题也都是宣扬神与王的崇高和伟大,以及人们的争取未来的美好愿望。所以,雕刻、浮雕和绘画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缺乏自己的独立性。 有的学者认为, 艺术一词在某种意义上通常是使用于今日,而不存在于古埃及。假如古埃及人知道“艺术”,它就不能在其宗教经验的意识之上。(注:C.奥尔德雷德:《埃及艺术》(C.Aldred,Egyptian Art),Thames and Hudson,1986,第11 页。)古埃及的雕塑,主要是神和王的形象的塑造,这些神像和王像往往保存于神庙、祭庙和陵墓中。神像陈列于神庙中是为了供人们拜祭;而王像在祭庙和陵墓中,除了供人们拜祭外,还有作为木乃伊的替身出现在陵墓中。因此,所有的神像与王像,几乎都是一种模式,只有少数劳动者的雕塑,形象逼真、灵活,充满生活气息。浮雕和绘画,也多数出现在神庙和陵墓的壁画上,除了某些国王的军事活动,带有歌功颂德的性质外,宗教活动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和显而易见的。尽管某些浮雕和绘画描绘未来的地下世界,想象和追求未来的美好境域,但是,这些艺术形象也都脱离不了现实的生活,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现实世界,包括了自然的和社会的。
    四、固有的文化传统与兼收并蓄的文明
    有人指出:“在埃及人生活的各方面,在它的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上, 仍然能够看到强烈的保守性。 ”(注:《新不列颠百科全书》(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Macropaedia,第6卷,1973,第460 页。)在不少人们的印象中,古埃及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国家,是一个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的文明。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把它归咎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事实上,这种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并没有限制埃及与近东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内地的交往。
    从远古时代起,埃及人通过红海海峡和苏伊士海峡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交往。在南方可以通过几个瀑布,经常与埃塞俄比亚人发生密切联系。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以后,埃及越来越多的陷入对外军事和商贸活动中。在埃及人的不断对外战争中,埃及帝国成为近东历史上第一个军事霸国,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少,因而,所谓闭塞和保守性也就越来越被对外的军事活动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抛弃地理环境上的因素,我们所看到的埃及是一个最古老的,维持多年文明的连续性这一特点外,还有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古埃及人固有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传统。
    古埃及人最初生活于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形态和自我为中心的民族意识。埃及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生产活动的工具制造工艺,而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其他文明。埃及的农业生产紧紧依赖于尼罗河,而尼罗河有规律的泛滥又给埃及人的农业生产活动创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固定的模式。在所有一切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某些生产实践的传统习惯。
    在古埃及人的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埃及人固有的文化传统。如果说,在古王国时代埃及的传统文化领域中,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宗教活动中已经形成了某些基本法则,那么,到了新王国时代,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在古王国时代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形成了某些固有的传统模式。
    在古埃及的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颇具代表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象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可以为几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利用,又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演变不同,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 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之外,(注:A.伽德纳:《埃及语法》,Oxford,1982,第1页。)但是, 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过西奈铭文,最后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发明。
    象形文字最初是铭刻在公共纪念碑和陵庙墙壁上,形象地描绘不同形态的物体和事务,简直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但是,使用起来不甚方便。所以,在古王国末期,由象形文字演变出来一种便于书写的行书体, 通常称为僧侣体。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即后埃及的第25王朝时期,在僧侣体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更简便的草书形式,即世俗体。古埃及人尽管发明了3种书写形式不同的文字,但都是象形文字的演化。 象形文字及其不同的书写体,维持了古埃及文字的固有传统。不同的是,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始用的科普特文字, 它是古埃及人基督徒后裔科普人发明使用的。科普特文是用希腊字母写成,仅仅补充了7个特殊的字母, 而这几个字母又是渊源于古埃及象形文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