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七至九世纪亚洲第一国际商贸大港--中国扬州港(4)
扬州极负盛名的手工业产品颇多,如扬州毡帽深受当时长安权贵们的珍视,元和十年(815)六月, 御史中丞裴度和宰相武元衡同时遇剌,裴度因戴扬州毡帽幸免于难。《续定命录》载:“是时京师始重扬州毡帽。前一日,广陵帅(指淮南节度使)献公(指裴度)新样者(扬州毡帽)一枚,公玩而服之。将朝,烛下即栉,乃取其盖张焉。导马出坊之东门,贼掩至,唱杀甚厉。贼遂挥刀中帽,坠马。贼为公已丧元矣。……度赖帽子顶厚,经刀处,微伤如线数寸,旬余如平常。”〔37〕再如铜镜也闻名海内外,李肇《唐国史补》说:“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端午节)扬子江中所铸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即止,易破难成,往往有自鸣者”。张旗鷟《朝野佥载》卷三载:“中宗(李显)令扬州造方丈铜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并在镜中。”〔38〕可见其制作的工艺美术水平已经非常高超,从制模、翻花、浇铸、修整直到成镜,都有一套繁复的生产工艺。所谓“金花银叶”,系在镜背上,用胶漆贴以金、银薄片裁成的人物、花卉、虫兽等花样,再于上面髹漆数重之后细加研磨,直至金银片纹露于平面,这叫“金银平脱法”。扬州铜镜分动物、植物纹饰镜和铭文、人物故事镜两大类。制糖业已很先进。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已知道制造砂糖,唐太宗时曾派人到天竺(印度)“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沉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39〕。到开元年间已能生产纯真的高级食糖制品--石蜜(冰糖)了。 当时一些精致的日用品和奇巧的玩品也出现在扬州的市场和手工作坊。如扬州的柏木床,《稽神录》三载:“广陵商人以柏木造床,凡什物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今南京市)卖以求利”。《文苑英华》中《薛鼎代崔大夫进铜灯树表》提到灯树说:“臣窃以所造灯树,匠人计料用钱四万贯,道路运致又约一万贯,百姓辛苦,将办实难。况扬州到上都三千余里,州县所过,人皆见之。”表文虽考虑到享用过奢会遭到非议,但制作精美绝伦也确是难得。当时国内市场买不到的手工业品,一般都可到扬州去寻找。鉴真第一次东渡时就带了玉作人、画师、雕檩、刻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说明扬州手工业人材齐全,分工细密,为商品生产和交换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杨贵妃时,“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于是……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擢翼户部侍郎,天下风靡。”〔40〕杨贵妃死后〔41〕,扬州仍为皇室制造高级手工业品,《旧唐书·穆宗纪》提到长庆三年(823)三月“敕应御服及器用在淮南……等道合供进者, 一切权停”,就是证据,这也说明扬州手工业的发达确为全国首屈一指。 (三)促使商业繁荣的旅游业 唐代扬州的旅游业已很发展,主要有大运河的伟大工程、“广陵涛”和水上都会扬州唐城的巧妙布局、宫苑遍地与寺院林立的名胜古迹,以及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购物中心等四大因素。独具特色的旅游业不仅吸引了海内外大批达官贵族、文人墨士、商人与游客的青睐,而且促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购物中心。 1.大运河的伟大工程 万里长城和南北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两项最宏伟的建筑工程。隋开皇七年(587)至大业六年(610),先后开凿山阳渎、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并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山阳至扬子渠旁筑御道,树以柳〔42〕。扬州港城不但成为运河通江的门户,而且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最讲究享乐的隋炀帝,也经常离开都城洛阳,跑到江都去寻欢作乐,先后于大业五年(609)、六年、十二年(616)三次兴师动众游江都,并且久留不归,最后被他的臣僚们缢死在扬州。游览大运河,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便吸引着大批人们,诗人白居易留下了咏御道隋柳的诗:“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姚江写得更令人陶醉:“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市鄽持烛入,邻里漾船过;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廓,满耳是笙歌。”〔43〕 2.“广陵潮”和水上都会 古代长江口呈喇叭形,起初江口深入内地。汉以前长江流经蜀岗以南附近,至隋唐以前长江已经离开蜀岗逐渐南移。唐朝时扬州距长江北岸仍不远,东距海陵(今泰州)45公里,离大海100公里。 开元以前长江北岸抵扬子津,海潮可抵扬州城内运河和湾头古邗沟。梁肃说:“岁在戊辰(贞元四年,788), 扬州牧杜公(亚)命新作西门所以通水……当开元以前,京江岸于扬子,海潮内于邗沟,过茱萸湾(扬州城东郊湾头与黄金坝一带),北至邵伯堰,汤汤焕焕,无溢滞之患。其后江流南徙,波不及远,河流侵恶,日淤月填,若岁不雨,则鞠为泥涂,舟楫陆沉,困于牛车,积臭含败,人中其气为疾,百有余年矣。贞元初,相川源度水势,自江都而西循蜀岗之右,得其浸曰‘勾城湖’,又得其浸曰‘爱敬陂’,方圆百里……于是变浊为清,然漕挽以兴,商旅以通,自北而南,泰然欢康。”〔44〕李绅于唐武宗时(841-846),在《入扬州郭》的序文中也说:“潮水旧通扬州郭内,大历(766-779)以后,潮汛不通”。而开成年间(836-840)仍有外国船舶在扬州附近登陆的记载。可见唐朝中期前后,“广陵潮”仍是天下奇观。于是八月观潮和水上都会同时闻名天下,不少诗人留下这样的篇章:“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45〕;“雁来秋色里,曙起早潮东”〔46〕;“广陵三月花正开,花里逢君醉一回。南北相过殊不远,暮潮从去早潮来。”〔47〕这和现在阴历八月十八日壮观的杭州钱江潮一样,吸引了盛唐时代的四方人士,人们纷纷雇船坐轿前往扬州观潮览城。 3.宫苑遍地与寺院林立的名胜古迹 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的同时,又在扬州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园囿。大业元年(605)在城西3.5公里处大仪乡修建“江都宫”。宫西北,辟“隋苑”(又称上林苑,《雍正扬州府志·名胜志》称西苑)。隋苑西南1.5公里又辟“萤苑”。炀帝宫建在城北2.5公里处(今上方寺),后来又在城西北筑新宫,名“迷楼”。在城北2.5 公里还另辟“长阜苑”,内建归雁、迥流、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九里等十宫。这些宫殿古迹大都在今扬州西北郊蜀岗、雷塘一带〔48〕。迷楼的建筑,“凌云摘星,飞云宿雾,玉柱金楹,千门万户,复道连绵,洞房回互。……翠华戾止,杳不知其何所”。炀帝在迷楼上安置四座宝帐:“一曰散春愁,二曰醉忘归,三曰夜含光,四曰延秋月,皆集宝所成。”〔49〕扬州城南7.5公里扬子津(又名扬子渡、 扬子桥)筑“临江宫”(又名扬子宫)。权德舆诗云:“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大旗映空色,笳箫发连营;层台出重宵,金碧摩颢清。”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