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七至九世纪亚洲第一国际商贸大港--中国扬州港(5)
自唐以来,扬州不仅山水秀丽,而且以园林古刹和名胜古迹驰名中外。扬州是佛教胜地,城内有大明寺、既济寺、开元寺、龙兴寺、崇福寺、延先寺、禅智寺、山光寺、梵寺、大云寺、白塔寺等三四十所之多。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唐朝寺院,有各自的寺产,经济独立,佛学派系独立传播,并有各自的思想体系。当时佛教共有13种派别和学说,主要有8种,其中律宗、净土宗、禅宗最为盛行, 东渡日本传法的鉴真和尚是律宗大师。他主持的大明寺因建于南朝大明年间(457-864)而命名。蜀岗产茶,寺内井水有名,于是盛行饮茶风气的大明寺西廊前壁上,有一首“大明寺水,天下无比”的8句谜语。隋文帝时在大明寺内建起9层高的木塔,名“栖灵塔”,可以登高远眺四望:“千里看不隔”、“天涯近如迫”。这些可观的宫殿梵刹和宝塔,吸引了大批佛门信徒和海内外游客前去光顾。他们登上栖灵塔的诗篇是最好的说明:“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始知高兴尽,适与赏心会。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50〕 4.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购物中心 扬州是7至9世纪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购物中心和亚洲最大的商贸大港。史书载道:“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遍百数”〔51〕。扬州是官绅、富商大贾的“乐园”,也是四方人士旅游和购物的好场所,曾经使向往者发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宏愿。不少唐人的诗句倾吐了这种心情:“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52〕,“春风十里扬州路,天末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53〕;“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需开口问迷楼”〔54〕;“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迷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55〕。李白《江夏行》又描述了扬州商人之家眷的思念:“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常相思。谁家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君妻,何曾在乡土。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后,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如断,恨君情悠悠。” 扬州市场物品之稀罕和贵重,从下面两条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广记》讲到开元时,韦弇“东至广陵,因以其宝集以广陵市,有胡人见而拜曰:‘此天下之奇宝也’。……遂以数千万为直而易之。”肃宗时,有波斯商人以百万之价购得内装有12粒珠子的小瓶。“胡人至扬州,长史邓景山知其事,以问胡。胡云:‘瓶中是紫靺鞨。……有其物而无其价’。” 三、扬州港的历史地位 二千四百多年(公元前486-公元1997)来, 扬州港经历了大自然的变迁和人为的灾害,几起几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一,扬州港城的兴衰史,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与盛衰的一个缩影。 春秋时期出于军事运输的需要,吴国在开凿邗沟的同时构筑了邗城,中间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的开发与营建,到隋唐时期扬州港的繁华达到了顶峰。唐末五代,中国处于军阀混战之际,“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兵火之余十室九空”,扬州变成“芜城”,“仅存居民百户”〔56〕。北宋统一全国后,重视大运河的治理,扬州港得到苏复,南宋初年一度以扬州为“行在”。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又“纵火焚城,士民皆死,存者只有数千人而已”〔57〕。再次重创后的扬州,又经南宋与元政权对运道和扬州城的修治,开始有些起色,但到元末又遭到地主武装张明鑒毁灭性的破坏,“日屠城中居民为食”,到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队进扬州时,“按籍城中,仅余居民十八家”〔58〕。明初实行让步政策,大力治理京杭大运河,扬州再度成为江淮重镇。但到明末,清军攻破扬州,屠城十天,人民死亡八十余万〔59〕,于是血流成河,城郭荡尽。清初康熙亲政后,把“三藩、河务、漕运”列为施政的三大主要任务〔60〕,亲自督治黄、淮两河,疏通运河。加上康熙、乾隆12次南巡江南,使扬州的繁华仅仅次于唐代而已。然而乾隆以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扬州也日益走向衰落。一部扬州古代港城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兴衰的历史。 第二,扬州港和大运河是唐王朝赖以维持政权的经济命脉。 隋唐时代,中国封建经济的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和江淮地区,而政治中心仍在关中的长安和洛阳,如何运输东南和江淮财物,尤其是粮食供应京师,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迫切。贞元年间(785-805),韩愈曾指出:“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九”〔61〕。“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权能够维持和巩固,全赖东南各道财赋的供给。于是,大运河成了唐王朝以后历代统治者的生命线,各代帝王都付出极大的代价,务求维持这条水路的畅通和扬州港城的繁荣与安定。德宗兴元元年(784 ),中原战乱,运河陷于瘫痪,镇海军(驻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节度使韩滉用武装力量护送江淮漕米3万石到长安, 德宗欣喜若狂,对太子曰:“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62〕。时人李敬用诗阐明了大运河与唐政权的密切关系:“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从此,扬州港城和大运河才世世代代受到封建政府的重视与保护。 第三,扬州港城是7至9世纪东西亚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 公元7至9世纪的中国,不但是东亚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大国,而且对波斯湾一带的西亚地区来说,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食(伊朗)、波斯(阿拉伯)的珠宝商人,最早沿着我国陆上丝绸之路进入长安,再抵扬州,然后又乘坐扬州制造的航海大船出入波斯湾,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往于东西亚之间。当时在扬州的波斯人数以千计,有他们聚居的村落--“波斯庄”,有他们开设的珠宝商店--“波斯店”。大批古代波斯釉陶器和阿拉伯文背水扁瓷壶的出土,说明扬州也是波斯商人的“乐园”,是他们进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都会。 就东亚日本、新罗、越南等邻国来说,他们的文化生活、宗教信仰、政治军事制度等,都深受隋唐两代的影响。他们在派遣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到中国长期留学的同时,又积极邀请中国的学者、高僧前往日本、新罗传授知识和文化。天宝年间随鉴真东渡的弟子就有越南和西亚各国的僧人,说明扬州已成为东亚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