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1840~1884年晚清外交观念的演进(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战线》 刘增合 参加讨论

从70年代开始,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觉察到世界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西方各国得益于工商而使国势陡增,并使得这个世界成为各国激烈竞争、弱肉强食的世界。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贪”〔25〕来描绘这个竞争局面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西方各国“动以智勇相倾,富强相尚”的残酷现实,迫使中国经世派士绅反观到本国的劣势,由此产生了结盟合作的想法。马建忠首创此议,在其出使法兰西的过程中,对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能够以结盟和均势来维持和睦相处的局面怀有惊异的观感,由此他推论,中国是否应效法西方从而获得和平呢?对此,马建忠作了肯定的表示,70年代末他主张结盟、合作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最有效的政策。同一时期的郑观应和张焕纶也分别关注到这一问题,他们各自将美国和英国列为中国应结盟的首选对象〔26〕。坂野正高在其《留法时期的马建忠--对外交和外交官制度的两份意见书》一文中对此作过较详细的考察和论证〔27〕。无论是均势论还是结盟理论在80年代的中法战争和90年代的中日战争期间都曾被经世派官僚尝试过,尽管其实际命运并不乐观,但在晚清外交理论和实践中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概而言之,晚清外交观念是在时势变化中不断生成的。由于两次鸦片战争对清廷的冲击,使得外交观念和理论的更替速度加快了。缘于天朝意识的陈腐外交理念、战略和原则渐次让位于更务实的观念,经世致用的学风和对西方的加深了解是外交观念嬗变的双重因子。从一定程度上也可认定,这种对外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和印证了近代社会越来越强劲的观念走势:从儒家理想主义趋向经世务实主义,这就是结论。
    注释:
    〔1〕Arthur O.Lorejoy "The Chinese Origins of a Romantism",in idem,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New York 1960),PP.99-135,Particularly 102-110.
    〔2〕Chinese Repository,Ⅲ。8 (Dec.1834),P.379; Eliza G.Bridgmaned,The Life and Lobors of Elijdh Coleman Bridgman (N-ew York,1864),P.216.
    〔3〕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卷2第66页;郑观应:《易言》卷2第12页;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卷2第9页,等等。
    〔4〕郑观应:《盛世危言》,卷4第8页。
    〔5〕参见齐思和等编:《鸦片战争》第5册第409页;第6册508-509页;《海防档·机器局》,卷1第4页。
    〔6〕郭廷以:《郭嵩焘先生年谱》第2册第499页、526页;闵尔昌辑:《碑传集补》,卷13第15页。
    〔7〕王炳燮:《勿自欺室文集》卷7第7-9、11页;《清代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第24页。
    〔8〕《清代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22第29页。
    〔9〕郝延平:《由守旧到革新》,载《大陆杂志》,卷20第7期(1960年4月)第26-27页。
    〔10〕参见柳诒征:《中国文化史》(下卷)第752页, 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6月版。
    〔11〕〔15〕王韬:《弢园尺牍》第37、124页。
    〔12〕李鸿章:《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卷10第27-28页,卷11第10页;郭嵩焘:《郭侍郎奏疏》卷12第37-38页;曾国藩:《曾文正公书札》卷33第10页等。
    〔13〕《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第742页。
    〔14〕曾国藩:《曾文正公书札》卷17第44页;《海防档·机器局》卷1第4-5页;《洋务运动》第1册第165页; 薛福成:《筹洋刍议》第10页。
    〔16〕郑观应:《盛世危言》卷2第35-43页; 《盛世危言后编》,卷1第1页,卷2第37页,卷4第56-57页,卷7第19页,卷8第32、53页。
    〔17〕〔1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第167、 16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9〕爱德华·波罗:《横向思维》序言,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20〕《清代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第8页。
    〔21〕《清代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21第21-22页;卷24第36-37页;魏源:《海国图志》卷2第1页。
    〔22〕《中日战争》第2册,第340页。
    〔23〕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卷2第10-11页。
    〔24〕李鸿章:《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卷6第42页。
    〔25〕《易言·论公法》,《郑观应集》上册第66页。
    〔26〕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卷2第13-14页;郑观应: 《易言》卷2第13页; 张焕纶的建议见之于曾纪泽的《曾惠敏公使西日记》卷1第8页。
    〔27〕载《国家学会杂志》卷84第5-6期(1971年)第257-29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