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代秀才科考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余子侠 参加讨论

关于唐人所作《登科记》,据考订不下十余家,其说见于《玉海》。这十余家《登科记》,有幸流传至宋的仅见《新唐书》所载的三家,而且这三家也只留有残卷或仅存书目而已。它们是“崔氏《唐显庆登科记》五卷(失名)”、“姚康《科第录》十六卷”和“李弈《唐登科记》二卷”〔2〕。其中崔氏一书所录内容自武德而至贞元, 但据《玉海》引《中兴书目》云,宋时已是残阙十分严重,仅存一卷,另有《玉海》载赵修之序,《书录解题》言此书“后有续之者,迄周显德”;姚氏一书所录内容自武德至长庆二年为十一卷,续之者自长庆三年至天佑丙寅为五卷,共计十六卷,但《书录解题》言洪兴祖作《韩昌黎年谱》时“仅得其书五卷”,可见此书亦非全帙;至于李弈一书,早在五代战乱时即已为纸灰,至宋时仅留有书名而已。除此而外,见于《唐会要》则不载《新唐书》者有大中十年郑颢所进《诸家科目记》十三卷,其书所录内容自武德至大中,但“亦久佚也”。及至赵宋时期,有乐史修定的《唐代登科录》四十卷,但在作“崇文总目”时“已亡”,只留有雍熙三年正月所上的《登科记》三十三卷(《郡斋读书志》作三十卷),其书所录内容起于武德迄于天祐末。绍兴三十年十月,洪适重编《唐登科记》为十五卷,主要以前述姚康书残篇“五卷”为其取材之处,其后他又得“别本”,其所录内容起于武德终于大和(太和)。洪氏之后,有人将这两种“登科记”合崔氏之书三者糅一,天宝前以姚书为正,天宝后三者参用。及至马端临作《文献通考》时,有关唐代科第名目次第,即采自这种出自宋人之手的唐人“登科记”,如“诸科”之名用“乐史本”,其他内容则于乐、洪两种本“兼收之”〔3〕。 至此可见,由于唐末及五代战乱,唐人所撰“登科记”大多失散无存,及至宋人征用有关资料时,不仅没有见到此类著述之全部,而且其所得卷册亦非某家手笔之全部。由这种零散的二手货去论断唐代秀才科何时存废,则难免不周全之处。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宋人所得之资料不全,更在于唐人所设之文字迷踪。据昭宗光化年间进士出身的王定保所言:
    永徽已前,俊(士)、秀(才)二科犹与进士并列,咸亨之后,凡由文学举于有司者,竞集于进士矣。由是赵修等尝删去俊、秀,故目之曰《进士登科记》。〔4〕王氏这段话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永徽尤其是咸亨之后,争科第出身的士人奔竞于进士科,而少与俊士、秀才两途,是故赵修等人在《登科记》中,干脆删去了俊士、秀才这两项名目,而统列之为进士而已。可见前人所谓永徽二年后停绝秀才科,不是绝于科试考场,而是绝于时人记录。这种记录,按照封演的说法,其问世甚早。在他于天宝年间“初擢第太学”时就见有旧本:“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以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所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也。余初擢第太学,诸人共书余姓名于旧纪末。”〔5〕由于这类记载早在唐代本朝就被人“删去俊、秀”,根据前人所留笔墨来修撰前朝历史的后人们,当然也就无从考实了,更何况又经唐末五代战乱的佚散流失,由是两唐书及《文献通考》等史籍令人难以找出唐代秀才科的完整材料,自然不足为怪。延至后世,年代愈是久远,其事也就愈加扑朔迷离了。不过,依据既有的前人笔墨,唐代秀才科的蛛丝马迹仍依稀可见。
    
    唐代设科取士,始自高祖李渊时期。据《新唐书·选举志》,高祖即位后有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称者,县考试,州长重覆,岁随方物入贡。”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指出,此诏发于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一日, 所谓“岁随方物入贡”的具体时间为“每年十月”,对此,他进而指出, “斯我唐贡士之始也”〔6〕。可见唐代自贡士之始即设有秀才科目,而且在“岁贡”前须经考试。这种诸州所贡之士每年十月随物入贡的制度,自武德五年(622 年)起即付诸实行:
    至五年十月,诸州共贡明经一百四十三人,秀才六人,俊士三十九人,进士三十人。十一月引见敕付尚书省考试。十二月吏部奏付考功员外郎申世宁考试秀才一人、俊士十四人……,自是考功之式永为常式。〔7〕自是年起始,一直到永徽元年(651年),近30年间的秀才举选人数, 《文献通考·选举考》所引“唐登科记总目”均有详细记载,现整理列表如次:
    年份人数年份人数年份人数
    武德五年1人 贞观五年1人 贞观十四年1人
    七年2人 六年1人 十五年1人
    八年1人 七年2人 十八年1人
    九年2人 八年1人 十九年3人
    贞观元年2人十一年 1人 二十年1人
    三年2人十二年 1人二十三年 1人
    四年1人十三年 2人永徽元年 1人
    共计记载秀才29名,平均每年一人,可见唐代秀才确实难以考取。但是,名额绝少,难于考取,只是说明秀才科较其它科目更为严格,而绝非“有唐以来无其人”或“斯举遂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