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中的银行与银行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汪敬虞 参加讨论

1921-1922年,该行又先后在重庆和福州各设一联营机构--四川美丰和福建美丰两银行。它们又各有自己的资本,由华人认购者也是48%(30)。这两家银行的存在,为时短暂,1925年都合并于上海美丰,银行也由Banking Corporation改为Finance Corporation,表示活动的范围有所扩大。
    然而无论是美丰还是中华懋业,它们都没有丰懋起来。进入30年代以后,先是1935年美丰由于经营失败而停业,不过一年,中华懋业也被清算,面临破产的命运。
    中外合办的银行,可能还有一些(如上述中意、中挪合办银行),不过详情已不为人所知。但是1910年出现的北洋保商银行,还是值得提一下。这家银行是由法、德两国与中国合办的,都分别得到两国驻华使馆的批准,目的在于要中国政府保证偿还应付的欠款,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债务。通过合办而要达到这种目的,这真是把合办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了。
    总起来看,中外合办银行的兴起,是一个明显的走向。1926年美国商业部的一份报告为这个走向作了很好的注解,它说:中外合办银行“这种机构力量之所自,在于和那些独资的外国银行比起来,它们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参与中国内部事务。”这里的“中国内部事务”,当然不是单纯的商业性事务,而是包括政治性质的事务在内的。报告又说:合办银行的“一大弱点”,是“它们无法避开强加给它们的政治需索,不能免于中国内部政治的干预”(31)。这里的“政治需索”和“政治干预”,说明中国的军阀割据在给合办银行带来“参与中国内部事务”的机遇的同时,都不能为这种“参与”提供稳定和持久的局面。因此,尽管合办银行风云一时,但最后结局对它们说来,却不尽如人意。它们有的失败了,有的不很成功,有的走俏一时,终难持久。虽然如此,外国在华银行由独办到合办,由民间合办到官方合办,仍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走向。它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在金融领域中进一步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金融活动领域的变动
    现在我们进而看一看外国金融活动本身的特点。
    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外国银行在中国的活动,出现了新的变化。在汇兑和投资两大主干业务中,投资活动,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原有贸易领域中的汇兑周转业务,则得到力度上的强化,外国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控制地位,稳固地建立了起来。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政府的对外借款显著增加。甲午以前的40年中,中国政府所借外债,大约共计4600万两,而1895年到1927年的不足四十年中,中国政府的外债则数以亿计(32)。这些外债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世界金融市场,实现这一任务的,则主要是外国在华银行。因此,甲午以后,外国在华银行投资活动的扩大,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政府外债的争夺上。这方面的情况,国内已经有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因此这里着重谈一点外国银行在贸易业的金融周转和外汇市场的控制方面的变化和特征。
    应该及时指出:外国银行在拓宽投资活动领域的同时,原有的贸易业的金融周转业务,在数量上仍然在继续扩大。外国银行控制中国金融市场力度的加强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对于外国银行在贸易上的金融周转方面的量的变化,我们还不能作出全面的统计。这里不妨选取两个老牌英国银行--汇丰和麦加利,作为例证,进行分析。
    麦加利银行是资格最老的在华外国银行。在它创办的第一年(1854年)中,包括周转贸易在内的各种票据在年终的资产负债表上,不过9.2万英镑。半个世纪以后的1903年,该行资产负债表中单是直接反映贸易周转的汇票经营额,就达到600万英镑(33)。五十年间扩大了66倍。
    总行设在香港、以中国为对象的汇丰银行,与总行设在伦敦、以大英帝国在整个东方殖民地为对象的麦加利银行比较,情况并无二致。从根据汇丰银行历年营业报告编制的几项相关统计中(34),可以看出(参阅下页表),代表贸易周转的汇兑业务量,在汇丰银行成立以后的60年间(1865-1925),由555万元上升到2亿多元,增长了36倍。其增长速度虽不及麦加利,但绝对量则大大超过之。外国银行在扩展投资活动的同时,原有的贸易金融周转,仍在继续扩大。这一命题,无论是总行在不在中国,都是成立的。
    当然,统计表也揭示几点需要具体分析的地方。第一,90年代中期以前,汇兑一直保持增长,此后虽仍然维持上升的长期趋势,但各年之间,则盈缩互见,短期波动较多。第二,和代表投资的放款比较,1880年以前,汇兑增长速度高于放款增长速度,1885年以后,则反过来落在放款的后面。第三,和资产总额的变动相比,也大体相同,即在80年代中期以前,超过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20世纪开始,也反过来落在资产总额的后面。第四,尽管如此,从汇兑与放款二者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看,基本上仍是汇兑占据优势。这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尤其明显。
    表1.汇丰银行汇兑、放款在资产中所占比重统计(1865-1925年)
    注①汇丰营业报告,大都每年6月和12月各公布一次。本表采年终数字。
    ②“汇兑”(Exchange Remittance),1878年改称“应收汇票”(Bill Receivable)。参阅King,Ⅰ,pp.196,290。
    ③货币单位为香港元,下同。
    现在我们再进而考察外国银行对中国通商口岸金融市场控制力度的变化,这里需要回顾一下历史的全过程,需要联系对外贸易市场控制权的变化,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
    在19世纪的中西经济关系史上,70年代初期发生了两个巨大的变化,对外国银行在控制中国金融市场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是中西交通方式的变化,一是世界银价的变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