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中的银行与银行团(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汪敬虞 参加讨论

存在于汇丰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广泛存在于汇丰与英国其他银行之间。同为新四国银行团的英国成员--汇丰和麦加利,在对中国政府的贷款活动中,却曾经是一对互不相让的对手。1912年克利司浦借款,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这笔借款的主角克利司浦(C.B.Crisp),是一名伦敦股票交易所的掮客。1912年他从另一名英国金融掮客白启禄(E.F.Birchal)手中接过了向北洋政府进行1000万英镑贷款的权力,主持的机构也由白启禄的姜克生万国财政社转到由一家伦敦股票掮客行和三家银行组成的克利司浦公司手中。因此人们把它看作一个财团,称之为克利司浦辛迪加。实际上它的台后是在中国长期与汇丰银行争胜的麦加利银行。它是克利司浦借款的实际支持者,对借款的成立“作出了可贵的努力”(60)。借款协议达成之日,正当六国银行团对北洋善后大借款艰苦谈判之时。当克利司浦抢先取得借款协议、并成功地在《借款合同》中获得优先条款时(61),汇丰银行在六国银行团的主角阿迪士(C.S.Addis)的反应是:“这一拳终于打过来了”,“所有历经艰辛的工作,毁于一旦”,“我们是给彻底打垮了”(62)。
    当然,六国银行团的实力是不可轻估的。他们虽然挨了一掌,但是并没有被打垮。最终还是克利司浦退出了战场。借款合同取消了,他为执行这一笔借款而设立银行的计划也停摆了。麦加利银行为此而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的努力也放弃了。一切损失都推到北洋政府头上,由债务人付给债主15万英镑补偿费,方才了事(63)。
    摩擦暂时结束,矛盾继续存在。在克利司浦借款合同撤销10年之后,新四国银行团又面临着克利司浦的新挑战。1923年间,一项新的1000万英镑贷款,又被克利司浦公司提到北洋政府的面前(64)。然而,这一次借款还没有出台,就被银行团扼杀于幕后。“银行团再一次提出了反对,它反对把它保有权利的一项担保品移交给一个独立财团”(65)。这里所说的担保品,指的是主要由汇丰银行掌管的中国海关关税。因此,新四国银行团的反对,十之八九仍然是来自英国本土。
    存在于英国汇丰银行和麦加利银行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情况,在其他参加银行团的国家中,也多所存在。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和朝鲜、台湾、兴业三银行之间,就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横滨正金银行原来是日本参加多国银行团的唯一代表。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正金银行这一地位,受到来自日本国内强大金融势力的挑战。挑战的主角,是举世闻名的西原借款的三大金融支柱--朝鲜、台湾、兴业三家银行所组成的另一银行团。
    西原借款是继1913年多国银行团对华善后大借款以后,又在多国银行团以外的唯一巨额借款。其所以能够实现,有许多中国内部和日本内部方面的因素。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西方金融势力暂时腾不出手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金融活动,给日本金融资本留下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活动空间,至少是其原因之一。
    这项借款打着实业借款的招牌,它之所以能绕过正金银行,落到银行团以外的三银行手中,唯一的口实是:多国银行团包揽的贷款,只限于政治性的贷款,经济性的实业贷款,不在多国银行包揽范围之内(66)。这本是多国银行团原有的协议,按理不会出现分歧。然而纠纷却实际存在。症结在于怎样划分政治性借款和经济性借款,因为政治性借款可以经济性借款的面目出现。
    可以说,从西原借款的第一笔开始,纠纷便已在预料之中。
    西原借款的第一笔是1917年的交通银行借款。这一笔借款先后分两次贷给。第一次是1917年1月,数额为500万日元。第二次是同年9月,数目为2000万日元(67)。也许这一次数目太大,惊动了多国银行团,因此,第二年北洋政府打算再以中国银行的名义向西原提出2000万日元的借款时,引起了参加多国银行团的横滨正金银行的反对。主持这笔借款的中方代表、驻日公使章宗祥后来回忆说:“自交通银行借款成立,其后有续借之议。梁任公长财政与西原商借日金二千万,作为整理中国银行之用。”“嗣此事为四国银行团所闻(68),遂有小田切函质财长之事。是月〔八月〕十三日,梁来电云:‘小田切来书谓中行借款涉及政治性太重,前与西原所谈,势难进行,请缓辞之。惟他种需款仍请其帮忙’。西原闻此甚忿。”“当初梁与西原如何接洽,未知其祥。惟西原与小田切一派素不相容,今为小田切之言所阻,故尤不满意耳”(69)。这里所说的小田切,就是多国银行团的日本代表横滨正金银行总裁小田切万寿之助。由于正金的反对,这一笔眼看到手的生意没有做成。结果转到正金银行手中,以善后续借款的垫款名义借出,满足了北洋政府的渴望(70)。
    汇丰银行反对麦加利银行,横演正金银行反对朝鲜、台湾和兴业银行。“血浓于水”,不但看不出来,而且截然相反。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不容否认,资本的流向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只要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它的移动就不受国界和国籍的限制。我们在前面看到,在多国银行团中,英国汇丰银行有德国的资本,俄国的道胜银行有法国的资本,也有德国的资本,而在六国银行团的俄国成员中,则有来自英国资本的东方银行和许乐德公司。需要补充的是,这家英国的许乐德公司既是俄国银行团的成员,又是英国银行团的主要参加者,既在英国银行团中占有14%的份额,又帮助俄国在伦敦资本市场推销俄国在多国银行团中所承担的债券发行(71)。资本的活动,广泛地超越国籍的限制。利益与共,似乎是多国银行团的现实。
    但是所有这些,并不能掩盖多国银行团中各国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竞争和矛盾,这是银行团中各国关系的主流。
    多国银行团,归根到底,是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产物。它的出现,反映各国之间利害冲突的暂时妥协。它维持表面的一致,实际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纠葛、猜疑和争斗。多国银行团内部的斗争,反映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它既使一国独领风骚不可能,又使多国共同行动不现实。因此,在多国银行团内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离奇万状的情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