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中的银行与银行团(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汪敬虞 参加讨论

80年后,一部专门研究汇丰银行历史的著作曾写道:汇丰银行“通过中英公司和华中铁路公司的董事们联系上了扬子公司和福公司,再通过它们的董事们又联系上了总部设在伦敦、布鲁塞尔和巴黎的国际金融企业”。这样一个“网络”,“把汇丰银行推到国际金融的前沿”(49)。现将这个网络,列图于下,然后再从银行的角度略作几点说明。
    中英公司关系企业(1998-1905年)
    第一,多国银行团中银行与企业的联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汇丰银行和中英公司所形成的模式,代表一种结合的必然趋势。不但银行团中之银行如此,银行团以外之银行亦复如此。正如我们刚刚看到的,英国有了汇丰银行和中英公司,参加银行团的法国就有了东方汇理银行和法国铁路公司,未参加银行团的比利时也有了华比银行和比国铁路公司。人们常说,站在中英公司身后的,有参加银行团的汇丰银行,人们更加常说,站在东省铁路公司身后的,有尚未参加银行团的道胜银行。当然,并非所有参加银行团的国家都采取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例如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和美国的花旗银行,就没有这样固定的或特定的企业关系,或有这种关系而并不显著。但是,不管哪一种模式,银行都无疑居于主导的地位,它是唯一的神经中枢。
    其次,多国银行团中银行与企业的联手,既是单线联系,又是多头联系,而更多的是后者。在汇丰银行与中英公司的联手中,核心是汇丰与怡和的联系,而在汇丰银行、中英公司之外,既有福公司与扬子公司的参加,又有华中铁路公司的出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十分复杂。这种多重联手的情况,在德华银行和东方汇理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德华银行既保持与它同时出现的亚洲代理银团的联手,又是众多德国铁路公司的后台。其中有1898年承办胶济铁路的山东铁路公司,1902年参加津浦铁路修建的德国铁路公司和1909年参加粤汉铁路修建的中华铁路公司。而东方汇理银行则在法国铁路公司之外,又是滇越铁路公司的主要金融支柱,被称为与铁路公司合股的“法国殷实银行”(50)。
    最后,也是最复杂的,是多国银行团内各银行之间的相互渗透。我们在上面看到,成立刚刚一年的英国华中铁路公司便已渗入了法国和比利时的银行资本。事实上,这种渗入,在中英公司以前的福公司中,便已经开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当中英公司和福公司的关系日趋淡化之时,法国则逐步深入,致使此时的英国福公司已“实质上处于法国控制之下”(51)。我们在上面曾提到1913年成立的中法实业银行,这是一家中、法双方合办的银行。但是,如果名实相符,它应该是中、法、英三方合办。因为银行章程中,一开始就宣称“英国会社之福公司”,是签订章程之一方(52)。其所以只称中、法合办,适足以证明这里所说的福公司已“实质上处于法国控制之下”,并非毫无事实根据的夸张。
    这种相互渗透,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华俄道胜银行本身既有法国、比利时以及德国的银行资本,而在六国银行团的俄国成员中,则在道胜银行之外,又包括了比利时的华比银行、比国铁路公司和比国合股公司,还有英国资本的东方银行和著名的许乐德公司(53)。
    同样,在英国的汇丰银行中,也渗入了大量的德国资本。尽管汇丰银行是银行团中英国的唯一代表,但是德国资本的利益却可以通过汇丰在银行团中得到体现。因此这种情况,在当时就受到一部分英国舆论的非难。有的说,在汇丰银行的德国董事是德华银行的工具,它们为德国的利益效劳,以反对英国的利益。有的则径直把汇丰说成是一家德国银行,或者说至少是一家“在德政策控制之下”或“德国影响之下”的英国银行(54)。
    事实上,不仅多国银行团内部有多种多样的组合,而且在多国银行团之外,也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在四国银行团正式成立之后,出现在对华贷款中的具有银行团性质的辛迪加或四国银行团以外的非正式银行团,就难以数计。举其荦荦大者就有1910年的英比辛迪加、1911年的英、法、比辛迪加、1913年的奥、比辛迪加,还有俄比银团和非正式的比、法、俄、日四国银行团的实际存在。尽管第一,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参加正式的银行团的成员银行日益增加,如英国由当初的汇丰1家,最后增加到包括麦加利银行在内的7家,日本由正金1家增加到包括朝鲜、台湾等银行在内的17家,美国由当初的4家增加到37家(55);第二,各国政府对正式的银行团给予独享性的支持,以前由个别银行或财团所享受的政府支持几乎都归银行团所独享,但银行团以外的借款活动,仍然不时涌现。事实上,在多国银行团存在的整个时期,除了1913年的善后大借款以外,多国银行团与中国政府达成的贷款协定寥寥无几。值得一提的是,在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经过长期协商正式成立的次年(1911年),天津却出现了一个以华比、东方汇理、华俄道胜和横滨正金四银行为代表的又一临时凑合起来的四国银行团,并为救济天津市面金融恐慌向天津商会进行100万两的贷款(56)。正宗的银行团独享贷款权的困难,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失望。汇丰银行的总经理斯蒂芬(A.G.Stephen)和伦敦分行经理斯苔布(N.Stabb)的反应,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他们一个抱怨“银行团的生意连捞回花费在打电报上的开销都不够”,一个则径直“希望银行团干脆死掉埋掉”(57)。这两位英国银行家的话,虽然都是在多年以后讲的,但是,这个尴尬的局面,应该说,从多国银行团成立的第一天,就已经注定了。
    因此有必要涉猎一下相互渗透和各种组合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
    (二)银行团的内外矛盾
    银行团中各银行相互渗透和各种组合的变异纷繁,反映了竞争的激化和矛盾的普遍存在。剧烈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多国银行团内部各国之间,也存在于每一个参加国内部各银行之间,还存在于一家银行或一家辛迪加内部各组合成员之间。这三种竞争,层次不同,实质一致。一家银行内部不同组合的竞争,可以普遍涉及多国集团利益的冲突。
    让我们仍从汇丰银行谈起。它的历史,在这方面仍然是一个雄辩的证明。
    如上所述,中英公司、福公司、扬子公司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华中铁路公司,都有汇丰银行的金融背景。“汇丰银行既是中英公司和华中铁路公司的代理银行,又是福公司某些活动的代理者。”而扬子公司和汇丰银行也有过密切的交往(58)。因此,由汇丰支持的这一集团,按理应该有共同一致的利益。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对中英公司和福公司这两个主角而言,华中铁路公司的组成,不过是它们在华势力范围的临时划分和利益冲突的暂时妥协。也就是说,两个公司把各自取得的势力范围确定下来,而把不能确定的推给合办的华中铁路公司。具体办法是:“福公司保持着它已在进行修建的河南铁路〔指道清铁路〕中的独享权利。中英公司的活动范围则划定为北起山东、南至长江、东临海滨、西达四川边境的范围内。”这样“中英公司在保留山东至长江的活动权以外,可以通过出售或协商的方式,把天津至浦口、浦口至信阳以及信阳、汉口至四川成都的铁路修建权,转给华中铁路公司,而福公司则在保有某些矿区的同时,同意不再在达成协议的地区,谋求新的铁路修建权”。至于以华中地区为势力范围的扬子公司,它的活动地区,更是直接与中英公司相抵触。它虽然也在华中公司搭了股份,但是在中英公司的眼中,它始终是一个“潜在的竞争者”(5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