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研究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抗日战争研究》 杨圣清 参加讨论

建国50年来,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战场,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是一个长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并且不断产生新的学术成果。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回眸一下这方面研究发展情况,对于推动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敌后战场,又叫解放区战场。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就称敌后战场为解放区战场。朱德在“七大”所作的军事报告题目就是《论解放区战场》。但敌后战场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史学界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敌后战场应包括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把二者“合二为一”研究。有的认为,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在客观上虽有不可分离的一致性,但从研究工作的角度,应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课题,对敌后抗日战场主要应从军事学角度进行研究。我赞成后一种意见,因为前一种意见,使敌后战场研究的范围过大,内容过于宽泛。从军事学角度把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分开是适当的。
    一50年来敌后战场研究概况
    50年来敌后战场研究发展情况大体上可划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1949年10月-1966年5月)。
    这是敌后战场研究工作的初步阶段,或者说是敌后战场研究的奠基阶段。毛泽东在“七大”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对敌后战场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次作出了正确的概括和评价。朱德在“七大”发表的《论解放区战场》,又是全面、系统研究总结敌后战场的第一部著作,其意义和影响深远。但由于抗日战争很快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一场新的内战随即发生,且持续了4年之久, 使这个研究基本上陷入停顿状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有可能重新开展起来。
    这一阶段,出版的研究敌后战场的著作主要有:《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胡乔木著,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抗日战争》(艾风编著,上海星火出版社1951年版)、《中国人民是怎样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李一叶著,开明出版社1951年版)、《人民的胜利》(叶蠖生著,工人出版社1956年版)、《平型关大战》(吴天骥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丁玲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冀中抗日战争简史》(河北省军区政治部编写,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齐武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晋绥解放区民兵抗日斗争散记》(穆欣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胡华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何干之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共产党简要历史》(缪楚黄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简编)(王实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徐元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三卷)(李新、彭明等著,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这些著作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史讲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三卷)以及《一个根据地的成长》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一阶段,发表了一批关于敌后抗日战场的回忆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解放军30年征文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星火燎原》6、7两集。同时,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旗飘飘》中也陆续发表了敌后战场回忆录。各地出版社还陆续出版了一批回忆录书籍。如《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战争回忆》(冯白驹等著,华南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半岛烈火》(王亮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徂徕山上红旗飘》(解放军济南部队政治部宣传部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战斗生活的回忆》(冯仲云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60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等。这些回忆录通过作者亲身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抗日武装,为开辟坚持敌后战场所表现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这一阶段,整理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报刊资料。历史文献资料重要者有:《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书记处1941年在延安编印,195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北京再版)、《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共三口袋,人民出版社1957年以活页形式出版)、《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等。报刊资料有:延安《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群众》、《八路军军政杂志》等。
    这一阶段,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编写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当时在内部出版发行的《八路军一二○师及晋绥根据地战史》、《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根据地战史》、《山东军区战史》、《新四军战史》、《晋察冀军区战史》、《冀热辽军区战史》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敌后根据地军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光辉业绩。
    这一阶段,出版了《毛泽东选集》1-4卷,其中有两卷,直接选自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讲话和对党内的指示。它为我们研究敌后战场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资料和理论指导。
    这一阶段,敌后战场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资料的整理出版还有限,同时又受到“左”的思想影响,思想不解放,禁区较多,研究的领域和方面比较狭窄,视野不开阔,分析问题不深入。
    但这个阶段,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终究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并出现了一些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有影响的著作。这便为后来敌后战场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1966年至1976年)。
    这10年,历史研究工作基本停顿下来,出版的一些党史书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影响,党史变成路线斗争史,许多历史被颠倒和歪曲。敌后战场的历史也不例外,如百团大战因彭德怀遭批判而被全部否定。
    第三阶段,“文革”结束到现在(1976年至1999年)。
    这是敌后战场研究的一个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春天的到来,敌后战场研究和其他历史学科领域的研究一样,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景象。这20多年来,发表的关于敌后战场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出版的历史文献和历史资料以及回忆录、收集的口碑材料等,都大大超过前30年。
    首先,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军事科学院等方面编辑出版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彭德怀、徐向前、叶剑英、陈毅、粟裕、彭雪枫等人的选集和军事文集。这些选集和军事文集中收入了大量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方面的文章、讲话和电报,为我们研究敌后战场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中共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方针、战略部署及战役指导、兵力使用等情况。
    其次,在历史文献资料方面,中央档案馆整理出版的18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中,有5 集收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文件;中央军委组织编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中有《八路军》(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和《新四军》(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各一套;南京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研究会编辑出版了《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10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广东省档案馆整理出版了《东江纵队资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编写组》编辑出版了《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山西新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山西新军历史资料丛书》计10卷16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等等。
    再次,出版了大量的、系统的敌后抗战的回忆资料,或者访问记录资料。解放军的元帅和高级将领们大都写作出版了回忆录。如彭德怀、聂荣臻、徐向前、杨成武、陈再道、肖克、杨得志、黄克诚、李达、黎玉、许世友、吕正操、曾生、庄田、谢立全、王作尧等等。如果说第一阶段写的回忆录多是一些战役战斗或历史事件的片断回忆的话,那么这一阶段的回忆更完整化、系统化和理论化,反映了事件或战役的整个过程以及作者的全面认识。
    第四,这几年有大量研究抗日战争史专著和论文出现。抗日战争史专著有:龚古今、唐培吉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何理的《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编写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后陆续出版)、刘大年主编的《中国复兴枢纽》(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王秀鑫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等等。这些专著中,敌后战场的论述均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这几年出的中共党史、解放军军史、抗战军事史、中国现代史等著作,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李新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后陆续出版),也都有专卷、专编写了抗日战争,同样把敌后战场放在重要地位。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这阶段还出版了一批敌后抗日战场和抗日根据地的专著。如陈平著《千里“无人区”》(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王淇主编的《砥柱中流--抗战中的解放区战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刘家国著《浴血奋战--抗日英雄八路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田玄著《铁军纵横--华中抗战的新四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岳思平著《鏖战华北--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王辅一著《新四军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张国祥著《山西抗日战争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都是属于敌后战场的专著。众多的根据地史中,如谢忠厚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稿》(改革出版社1992年版)、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史编写组编写的《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师文华主编的《太岳革命根据地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共唐山党史研究室编的《冀东革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热河革命史编委会编的《热河革命史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吕树本等著的《浙江革命根据地》、东江纵队史编写组编的《东江纵队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琼崖武装斗争史办公室编的《琼崖纵队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魏宏运、左志远著《华北抗日根据地》(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娄平著《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等等,在写抗日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设同时,也都突出写了军事斗争,且使军事的论述深入一步。他们把军事斗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抗战的全局上加以考察,并把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起来,再不孤立地、就事论事地谈军事。
    这几年还出版了的大量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及解放军元帅、将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黄克诚、粟裕等人的传记和年谱,也都涉及到敌后战场的问题。
    这几年出版的关于敌后战场的论文,不但数量多,且质量高。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1998年发表的这类论文总数就有300篇以上。 这些论文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从正面论述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战略方针、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文章。如魏宏运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几个问题》(以上文章见魏宏运著:《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何理的《论抗日游击战争及其历史地位》(《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3期)、《中国抗日战争是整体的民族战争》, 莫阳等《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方针问题》(《军事学术》1985年第8期), 马齐彬、赵丽江等《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战略转变》(见《抗日根据地与敌后游击战争》文集),付吉庆的《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周小宁的《论敌后战场的军事战略指导》、李茂盛的《论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的历史地位》、马洪武的《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郭红婴的《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陈立平的《中国共产党与华南抗战》、徐冰等的《琼崖抗战基本特点及历史贡献探析》(以上7 篇均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二集),罗焕章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正面和敌后战场地位的变化》(《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3期)等。 第二类是对敌后战场一些问题进行争鸣的文章。如蒋杰的《关于百团大战问题探讨》(《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潘荣、 肖前的《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见《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等。 第三类是对敌后战场某些战役、战斗或具体史实进行评价和考证的文章。如袁旭的《关于平型关战斗的评价问题》(见《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4期)、 马芷荪的《对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的一点意见》(《党史研究》1982年第4期)等。 这些文章对敌后战场问题大都提出新的见解或启发性的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