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章和著作还分析了两个战场产生的原因。徐焰指出两个战场的出现,首先“起因是抗战一开始就确定了国共双方军队的分割指挥”。其次,“抗战开始后战局的演变及国共双方对战地的不同选择,使得两个战场以不同的方向平行地扩展”。再次,“国共两党各自选择的不同的战场和不同的作战方式对日作战,是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和集团的利益所决定的”。最后,“当时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也决定了八路军、新四军不能在正面战场进行正规战,而只能进行游击战”。付吉庆文章则从其历史必然性,战略上的必要性,客观的可能性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说明两个战场出现的原因。这些论述将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四)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敌后战场何时成为主要战场问题。 我国大多数学者,对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一直持积极和肯定的意见,且随着对敌后战场研究的深入,这种肯定意见的内容更加全面,思想更加深刻和切合历史实际。近年来,学者们对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作了论述。 魏宏运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文章,从中国游击战争的特殊地位和国民党正面战场惨败的教训,论述了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他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游击战是对付敌人最有效的战略和战术。游击战在中外历史上并不鲜见,而中国的抗日游击战在人类历史上却占有特殊的地位”。“似乎可以说,正是在国民党的阵地战遭惨败后,游击战术的威力和作用更加显示出来。国民党正规军队作战,总是大军云集,把队伍平行摆开,列阵而待。更糟糕的是在华北战场上,把战斗力低劣的队伍配置在第一线,把战斗力较强的队伍放在第二线。日军凭借其优势的武器,以迂回和中央突破的战术,击破一点,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多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逃。于是华北大片国土沦亡、政权瓦解,百姓涂炭,悲观失望的情绪,弥漫在朝野之间。正是在这危急时刻,八路军以游击战术插入敌后”。“游击战的理论和实践是同步进行的,它最大的功绩是把日本占领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变成了战场,使日军不得不回过头面对无时不在的大大小小的挑战,从而陷入了类似两线作战的窘境。” 魏宏运这篇论文中,还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牵制日军兵力的对比情况来论述了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他在引用了日本的战报和我方统计数字得出以下结论说:“两个战场抗敌的比例,经常有些变化。数字的计算,因学者们各自的方法不同,自然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敌后游击战争已奠定了基础,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样讲,是不过分的。如果没有游击战争牵制,吸引日军的大量兵力,中国的大西南和西北,就会遭受敌骑的践踏,就有沦陷的危险,那末日本就可能宣布,它征服了中国。”张廷贵在《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军事历史》总第17期)一文中则从两个战场歼敌总数对比情况来论证了这个问题。他指出, 日军在侵华(不含东北)8年中,死伤官兵133万余人。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歼灭日军52万多人,占40 %;歼灭伪军118万,几乎百分之百。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万人, 占60%,基本上没有歼灭伪军。从歼灭日军绝对数字看,国民党多于我军;但按军队人数比例计算,中共军队数量少(抗战开始时为5、6万人,抗战胜利时为94万人),国民党军队数量多(抗战开始时陆军170 多万人, 抗战结束时为440万),中共军队歼灭日伪数则多于国民党的两倍。这些统计进一步具体地显示了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伟大作用和地位。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李茂盛、马洪武、孔令波、郭红婴和陈立平等发表文章,分别论述了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纵队、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上的作用和地位。李茂盛称赞:“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不仅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而且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战争的形式,有力地推动战争胜利的进程,在整个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无以估量的垂范作用。”马洪武称赞新四军是“华中抗战的中硫砥柱”。陈立平称赞:“华南敌后战场,不仅配合了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敌后的抗战,而且还支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也配合盟军在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郭红婴称赞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反抗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潮”。 王淇主编的《砥柱中流》更进一步从理论上全面地概述了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该书指出:敌后战场,“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解放区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是民族战争条件下的农村包围城市,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讲到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时,涉及到敌后战场何时成为主要战场的问题。 这个问题,最早是1944年6月22 日叶剑英与中外记者参观团的谈话中提出来的。他说:“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分为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而自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敌后战场就在实际上成为中国的主要战场。”次年4月25 日朱德在“七大”所作的《论解放区战场》报告中,再次提出“解放区战场在抗日战争初期,便牵制了日寇很多兵力,造成了使日寇不能全力西进的形势,随后又变成为与日寇作战的主要战场”。建国后30年中出版的党史和革命史著作都沿用了这个提法,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研究的文章和论著多发表在这十几年,争论问题也在十几年中逐步展开。 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争论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主次关系问题;第二是敌后战场何时成为主要战场问题;第三如何看待敌后战场的国民党军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