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蓟邱”,古地名,在北京城西德胜门外西北隅。《史记·乐毅列传》:“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张守节正义:“幽州蓟地西北隅,有蓟丘。”明代沈榜《宛署杂记·古迹》:“蓟丘,在县西德胜门外五里西北隅,即古蓟门也。旧有楼台并废,止存二土阜,旁多林木,翳郁苍翠,为京师八景之一,名曰‘蓟门烟树’。”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古蓟门》:“今都城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门遗址,亦曰蓟邱。” ②以下引用汉诗文未注明出处者即引自陈福康的《日本汉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及孙东临编著的《日人禹域旅游诗注》(武汉出版社,1996年),不另注。谨向两位先生的扎实工作致敬。 ③参见拙作《北京意味着什么--大正、昭和前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题材创作论析》,《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拟发。 原文参考文献: [1]德富苏峰.中国漫游记·七十八日游记[M].刘红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 [2]教学参议部.清国巡遊誌[M].京都:佛教图书出版株式会社,1900. [3]王升远.日本文学研究视域中“北京”的问题化--兼论日语学者日本文学研究的局限与可能[J].山东社会科学,2011,(3). [4]梁容若.中日文化交流史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陈小法.日本人明僧携回的中国物品--以策彦周良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0,(5). [6]夏应元.古代日本人来华活动路线[J].世界历史,1992,(6). [7]陈福康.日本汉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8]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 [10]国民精神文化研究所.国史资料集(第三卷)[M].东京:龙吟社,1943. [11]孟晓旭.1644年日本越前人的“鞑靼漂流”与清初中日关系[J].历史教学,2008,(2). [12]尾藤正英,島崎隆夫.日本思想大系45·安藤昌益 佐藤信渊[M].东京:岩波书店,1977. [13]小栗栖香顶.北京纪事·北京纪游[M].陈继东,陈力卫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 [14]内藤湖南.燕山楚水[M].吴卫峰译.北京:中华书局,2007. [15]福泽谕吉.直ちに北京に働く可し(1894年8月5日)[A].福泽谕吉全集(第14卷)[M].东京:岩波书店,1961. [16]高山樗牛.小说革新的时机--对非国民小说的诘难[A].日本古典文论选译·近代卷(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7]冈千仞.观光纪游·观光续记·观光游草[M].张明杰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9. [18]中村作次郎.支那漫遊談(1899)[A].小島晋治監修.幕末明治中国見聞録集成(第三卷)[C].东京:ゆまに书房,1997. [19]小林爱雄.支那印象記[M].东京:敬文馆,1911. [20]川田铁弥.支那風韻記[M].东京:大仓书店,1912. [21]原口藤一郎.亜細亜大陸旅行日記併清韓露三国評論[M].大阪:青木嵩山堂,1894. [22]村山正宪.清韓紀行(1900)[A].小島晋治監修.幕末明治中国見聞録集成(第五卷)[C].东京:ゆまに书房,1997. [23]柴五郎.北京籠城[M].大山梓编.东京:大空社,2003. [24]守田利远.北京籠城日記[M].福冈:石风社,2003. [25]服部宇之吉.北京籠城日記[M].大山梓编.东京:大空社,2003. [26]北平日本大使馆陆军武官室.清事変北京籠城記[M].未公开出版. [27]立野信之.北京の嵐:義和団変乱記[M].东京:博文馆,1944. [28]托马斯·霍奇森·利德尔.帝国丽影[M].陆瑾,欧阳少春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29]户水宽人.東亜旅行談[M].东京:有斐阁书房,1903. [30]前田利定.支那遊記[M].(非卖品),19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