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24日,李鸿章与伊藤在马关春帆楼举行停战谈判。在3月21日的第二次谈判时,伊藤开列了停战的三个条件:日军“占守大沽、天津、山海关的所有城池堡垒”,收缴驻守以上各处的清军军械;日军接管“天津山海关区间铁路”;中国支付“停战限期之内军需军费”等。⑥伊藤的停战条款将日本尚未占领的直隶纳入其中,令李鸿章痛感“要挟过甚,碍难允行”,急电总理衙门请示。⑦清廷复电,表示停战期内可认给军费,但不同意交出榆关津沽关防及铁路等项。由于日本破译了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往返电文的密码,掌握了清朝政府底牌的伊藤在谈判桌上恣意讹诈。3月24日,李鸿章在结束第三次谈判返回住所途中,遇日本暴徒袭击,身受重伤。国际舆论为之哗然,日本备受指责。作为缓和局面的一个举动,伊藤同意自3月30日起无条件停战20天,议和提上日程。 4月1日,伊藤提出含11项条款的和约草案。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第二款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第四款要求中国赔偿军费库平银3亿两。⑧4月9日,李鸿章经过请示清廷之后,提出中方的条约修正案,对“朝鲜自主”条款,修订为“中日两国公同认明朝鲜为自主,并公同保其作为局外之国,约明或干预朝鲜内务,于其自主有碍,或令修贡献典礼,与其特立有碍者,嗣后辄行停止”;赔款限2亿两,割地限奉天省安东、宽甸、凤凰厅、岫岩州和台湾澎湖。⑨4月10日,双方恢复谈判,争论主要集中在割地与赔款两项。伊藤略作让步,提出赔款可酌减三分之一,宽甸不在割地范围内,其余条款不变。无奈之下,清廷谕旨准许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赔偿军费库平银2亿两。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订立《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清廷对某一战胜国的割地赔款之巨,空前绝后。 在朝鲜半岛,日本发动战争与摧毁中朝宗藩关系同步进行。1894年7月25日,大院君政府宣布废除与清朝政府签订的《中朝商民水路贸易章程》等条约,请求日军驱逐驻牙山清军。27日,成立军国机务处,金弘集出任领议政,遵照日本的“劝告”,实行“甲午更张”。其内容包括:停用清朝年号,改以李氏朝鲜开国纪年;废六曹,改设八衙门;废科举,统一财政,整顿货币,废止公私奴婢,不问门第起用人才,改革文字等。其中,停用清朝年号,意味着朝鲜脱离与中国的宗藩关系。8月1日,中日相互宣战。26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与朝鲜外务大臣金允植订立《日朝两国盟约》,内称“对清攻守相助”,以“巩固朝鲜国的独立自主”;规定“日本负责针对清国的攻守战争,朝鲜提供日军进退及其粮食准备的方便”。⑩1895年1月,在日本政府的导演下,朝鲜高宗李熙率群臣拜祭宗庙、社稷坛,向列祖列宗及臣民发布《告誓文》即治国方略的《洪范十四条》,宣布“割断依附清朝虑念,确建自主独立之基础”。(11)这是继1876年签订《日朝修好条规》、1884年开化派政府发布《政纲》之后,朝鲜在受制于日本的情况下,第三次宣布脱离中朝宗藩关系,实现独立自主。应该说,朝鲜君臣要求独立自主实属正当,但由于日本在台前幕后施加影响、另有图谋而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 《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李鸿章希求中日两国在条约中共同承诺“朝鲜自主”,不干涉朝鲜内政,在此前提下,中止中朝宗藩关系。日本坚持以国际条约的方式,由中国单方面宣布废止中朝宗藩关系,李鸿章的努力化为泡影。条约第一条完全按照日本的草案措辞表述,即“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12)。条款仅对中国作出了并无实际意义的规定,却为日本恣意侵犯朝鲜主权打开方便之门。 《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的终结点,构成整个战争全过程不可或缺的结局部分。春帆楼谈判的过程表明,明治政府一旦击败清政府,将会蛮横地提出何等贪婪、苛刻要求。以欧美为师的伊藤博文,一旦得手于侵华战争,会提出那些欧美列强都始料未及的割地赔款要求。当然,说到底,对在华殖民权益的狮子大开口式的攫取和侵吞,不仅仅是伊藤的个人问题,更暴露了日本殖民主义的野蛮和残酷。春帆楼谈判的进程还表明,以伊藤博文等武士出身的维新官僚心狠手辣、急功近利,以邻为壑、目光短浅,只看日本国眼前的利益,看不到两国关系的未来。3月21日,李鸿章对伊藤说:“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长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13)李鸿章要求伊藤手下留情,可谓与虎谋皮,但他对中日两国关系的看法却不无道理,且得到此后历史的验证。 二 甲午战后东亚国际格局的嬗变从1879年吞并琉球,到1895年朝鲜“自主独立”、中国急剧沉沦,日本用了16年的时间,由蚕食而鲸吞,从挖墙脚到打击宗藩关系的主体部位,最终摧毁了传统东亚国际秩序。中国被边缘化,沦为欧美列强和日本恣意宰割的对象;朝鲜成为日俄竞争的角逐场;欧美列强和日本之间既争夺又妥协,东亚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归纳起来看,这些变化主要有: (一)朝鲜半岛成为日俄博弈的角逐场马关缔约,意味着日本跻身欧美列强行列,在分割东亚殖民权益问题上,日俄角逐迅即展开。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在欧美列强中引起强烈的反应。对中国东北、蒙古觊觎既久,急欲在远东寻找不冻港的俄国深受刺激,难以容忍日本触犯其底线,带头向日本施加压力。法国、德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与俄国联合行动。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奉命前往日本外务省,向日本政府发出内容一致的“劝告”,强调“日本领有辽东半岛,不仅危及中国之首都,也使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将永久妨碍远东之和平”,为了诚挚的友谊,“故今劝谕日本国政府确认放弃领有辽东半岛”。三国要日本限期答复,并以动用海军舰队相威胁。4月29日,日本驻英公使加藤自伦敦报告外相陆奥,战前曾表示友好的英国“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表示中立并建议日本作出让步。(14)美国同样表示中立,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国际孤立。30日,日本向俄德法三国表示接受劝告,但保留对金州厅的占领。5月3日,俄国对日本的保留表示不满。4日,伊藤内阁决定退出整个辽东半岛。5日,日本向俄国表示“永久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但“保有放弃土地向中国要求报偿的权利”。(15)8日,中日双方在烟台芝罘岛互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已成定局,25日,悲愤不已的台湾军民成立台湾民主国,坚持抵抗至10月21日。11月8日,中日签订《归还辽东半岛条约》及《附属议定书》,中国再向日本追加3000万两库平银的“赎辽费”。 俄国发动的“三国干涉还辽”,引起连锁反应。
(责任编辑:admin) |